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荐]对于丹及其《论语心得》的心得

(2007-09-19 00:29:26)
标签:

于丹

论语心得

分类: 出版信息
[荐]对于丹及其《论语心得》的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女博士、女教授于丹,尽管现在非常红,被许多人评价非常高,可我个人内心里并不如何佩服她。你要说她的长相嘛,也不是怎么漂亮;你要说她的气质嘛,也不是多么特别;你要说她的学问、文采、见地嘛,也不是十分出色。她不过是因为是个女博士、女教授罢了,可如今博士满地跑、教授多如鲫;她不过是因为运气好点,口才好点,仗着是京城里的教授,“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中央电视台上露了脸,然后就被宣传、炒作得突然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盛名炎炎,似乎很不得了起来,可是热得了几天呢?这不过是目前中国这个畸形、怪异的时代中的一个畸形、怪异的现象、个案而已。

说实话,如果说孔子的原文还算得上是原汁原味的甘蔗,还有些清甜,有些回味的话,那于丹的粗浅、简单、通俗、平淡、大白话式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把这个甘蔗咀嚼过无数回了,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也就是说,观众、读者欣赏于丹的《<论语>心得》,实际上就是在嚼她已经不断嚼过的馍馍。真正的高水平的阅读,应该是看原文——这是指针对古代文本,包括哲学、文学、史学等各类典籍。就像是对于各种外语的著作,看翻译成的中文,同样也远远不如看原文。

可是,这是一个浮躁肤浅急切的、短平快的、普及性的时代,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正好需要这种“学术流行奶妈”,在短时间里能够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复杂幽隐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最粗浅的、最有限而又最实用的东西。更何况,这种方式又很好地借用了电视这个最利于流行、普及的工具和渠道。这就难怪那些文化、思想水平都很低,同时又较为谦虚、好学,希望达到自己“经典速成”目的的大众们是何等的佩服她,吹捧她了!也许,要是换上孔子本人来讲,根本没有人喜欢听、没有人听得懂,甚至根本就没有资格上电视台——刚一开始那些同样文化、思想水平有限的电视台编导们就不会看上他,选中他。同样道理,电视台若要选个诗人来讲如何写当代白话诗,也一定不会找海子,而是找汪国真。可是,他俩究竟谁的才华更高?作品更好?文学史早有定论。讲尼采哲学,也一定不是尼采本人,而是周国平或者谁。

当然,电视台讲座与学术研究并不完全相同,它要求生动形象、通俗浅显。但问题是,得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者更应该是由电视台自己出面来摆明这个观点,而不应该对这些“学术(文化)流行奶妈”在学术(文化)的范畴评价太高。因为要是真正从学术(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些人及其学问、讲座内容,其实很是一般,并不值得过于推崇,大众狂热一下倒还罢了,文化圈内的人(电视台的编导、报刊网站的记者、同行业的评论家、文化方面的主管官员等)要是跟着起哄,给他们当“托”,那就更可笑甚至可耻——明显败坏了学术规范,显然是别有所图,私利驱使;当然,这些“奶妈”本人更应该有个清醒、自知的认识。须知,外行人只看热闹,内行人才看门道。真理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