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系的悲哀

(2007-07-30 02:42:05)
分类: 出版信息
 

我们是中国,中文是中国的母语(并且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学习中文当然是我们最大的、第一的职责。从刚出生后在父母身边,到后来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我们最先、最多、最久接触的就是中文,而语文科又是两大科(另加数学)、三大科(另加自然[百科基础]或外语)之首,语文是“百科之母”;到进了大学,中文系又是全国最大的系,中文专业(全称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更恰当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最大的专业;近几年综合性大学的系普遍升级为学院,就成了文学院。绝大多数学校都开有中文专业,每年高考招生,中文专业又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一个。

由此说来,培养作家,提倡文学创作似乎是中文系理所当然的责任,我们想进中文系学习似乎也主要是这个兴趣和理想。只可惜,实际情况是,中文系什么人才都可以培养,什么各级、各类官员、领导、管理人才、策划人才、主创人才,秘书、助理、公务员、业务员、书记员、谈判员、资料员、公关先生与小姐、主持人、编辑、记者、编导、撰稿、审读、制作、经营,大、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研究人员、学者、专家、评论家、理论家等等,就是培养不出作家。

大多数真正的好作家,其实都不是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中文系的培养方式和环境气氛,只能是出上述这样的人,而出不了作家。作家需要天赋的才气、自我的努力,包括勤奋写作、深入生活、独特经历与见闻、丰富情感等;更特别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叛逆创新的思想,对自由的追求、感性的强调,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尤其是与学院派的风格格格不入。学院派要求理性、抽象、全面、基础、扎实、求同等,根本不是作家(包括老师与学生)生存的土地。

本来,中文系的培养目标、办学特征、教学方向,就是让学生都成为语言文字方面知识全面、基础扎实、能力综合的人才。这种人才适合从事各种与语言文字甚至新闻宣传、组织管理、编辑出版、制作经营、教学研究有关的单位、部门、领域、战线、岗位、工作。当然,这些人才、这些工作中也包括专门的文学人才和文学工作,但它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甚至是被主要方面排斥的方面。

所以,中文专业与其解释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还不如解释为中国语言文字专业、汉语言文字专业。我的母校人大,其中文系最初是叫语文系,这个名字也许更恰当,更实在(但也更世俗,更恶劣)。这并不是玩文字游戏。因为既然在小学时,语文科是百科之母,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到大学后,中文系(应该说语文系)也应该是一切学习、能力和工作的基础——它有这样的本领和作用、特征;请注意:只是基础——它也仅能如此而已。

所以,我13年前刚进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曾经疑惑过、苦闷过,甚至想过退学,发现搞文学在大学(特别是中文系)里并不被重视,周围搞文学的同学并不多,领导、老师、同学并不是很支持和佩服,更多的还是在宣扬上好课,读好书(教材),考试好,成绩好;此外是听话,遵守纪律,全面发展;最好是要求上进,争取入党,当学生干部等。

所以,我9年进另一大学中文系教书时,又是一度疑惑和苦闷,甚至想辞职,其情形与当年进大学学习时相似,只不过主体在这里由学生换成了教师,而其实质也是相似的。终于,2年多以前我辞职了——不过,辞职的原因已经有了很多方面,包括来自学生的。

请记住,不管怎么说,中文系毕竟是一个教学单位、陪养机构,是集体行为;而文学创作却是个人行为,是创造性的工作,是天赋、勤奋、学识、情感、想象、经历等的综合体,其中只有勤奋和学识两样方可勉强与集体性的学习重合。所以,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各种专门性的“文学院”、“作家班”也同样培养不出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