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刚刚过去的2006年高考,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大学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极大的热潮,比前两年的香港招生初潮更加热烈。相信明年、后年其招生规模更大、产生的影响也更大。毕竟,香港与香港的大学,对于内地的学生、家长、教师、大学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与冲击力。
可是,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各新闻宣传媒体大肆报道、不断介绍、激烈讨论、热闹之极的情形下,市面上竟没有一本书来反映该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殊为怪哉!本书的出现,便填补了这个空白。
本书将系统叙述、深入分析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大学热潮的时代背景、社会反响,对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大学的种种情况给予全面、确切介绍,包括整个香港院校招生事件的新闻故事、香港及其8所主要院校介绍、去香港上大学的各种具体事项、内地学生已在香港上大学的情形、去香港上大学的种种优点和存在的不足、香港各院校在内地招生所引发的思考等,对内地广大中学生以及大学生、他们的家长与老师、教育官员、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都既是一本权威的考试指导用书,又是一本生动的校园生活纪实作品,还是一本优秀的教育思想著作。
另配插大量相关原版图片,图文并茂,版面漂亮,直观性强,而收藏价值也高。
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要求,最后还得看读者您的评判了。
与本书相关的大量材料与知识,除了笔者平时长期的关注和积累外,在近几个月本书具体的做稿过程中,笔者又参考了大量图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上的文章,以及各种网络上的帖子,在此对提供诸多资料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还采用了许多图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上的相关图片,包括人物、事件、地点、文物、作品等,在此也表示衷心感谢。在书稿中,若有引用之处并有明确出处,也将当场给予说明。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在采用报刊、网络上的文字与图片时,没有来得及与各位原作者一一取得联系,或者一时也很难找到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请大家看到此书后与本书责任编辑或我本人联系(我的联系方式如下),以便补寄稿酬。
衷心感谢策划、编辑、出版、经营此书的出版社与有关发行机构。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或时间仓促,或所知有限,本书在观点、材料、表达上,一定还存在着很多具体的不足,恳请广大读者与专家批评指正,以使它在再版时能得到修订与完善。
前言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今夜未眠,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一曲《东方之珠》,唱尽了香港的浪漫风采,也唱尽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向往。
刚刚过去的2006年高考,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大学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极大的热潮,比前两年的香港招生初潮更加热烈。相信明年、后年其招生规模更大、产生的影响也更大。毕竟,香港与香港的大学,对于内地的学生、家长、教师、大学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与冲击力。
一些学者和媒体认为,香港高校以灵活的培养制度、优厚的奖学金、更加国际化的后期发展空间,超过了北大清华等内地顶级高校的吸引力,成为后者在最优秀生源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把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比喻成“鲶鱼效应”。当这些来自香港的高校“鲶鱼”在内地整体落后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使劲搅上一搅时,对高三学子来说,尽管也存在学费高昂等问题,但一个颇有吸引力的高考新选择出现了在他们面前。
有人说,香港高校独立一隅而名闻遐迩,振臂一呼,满载而归,确确实实给内地高校带来了一场不小的“冲击”。我无意追捧香港高校而贬低内地高校,也无意于“一流”、“二流”之争。对于考生来说,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多一条路,不是更好吗?而对于内地高校来说,有竞争才更有进步,他山之玉,不是也可以好好学习借鉴吗?
还有人说,香港回归之初,人们就期待它的先进理念能为内地提供借鉴,今年的高校招生冲击波只能算诸多期待中的一项。教育问题和高校改革一直都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却总是雷声大而雨点小。内地高校应该学习香港及西方发达国家大学以学生为本的做法。香港对于内地学生的吸引力,并不仅仅是大学的教育能力和科研条件,还有更多的因素。就校园而言,有其包容自由的人文环境、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就校外来说,其社会的国际化程度、法治环境、公平机会都是重要的考量标准。让香港高校招生冲击波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更多的国际一流大学给中国内地带来冲击吧,直到内地高校大梦惊醒,奋起直追。
香港这座城市,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饮食丰富、节奏明快、机会处处;香港的大学,一流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科技实力,全新的教学方式、全新的地域环境,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术探讨,丰厚的奖助学金、可贵的人格尊严、优越的英语氛围,还有将来殊多的就业机会、广阔的留学道路、诱人的香港“绿卡”……何乐而不为?
只要你确有真才实学,只要你愿意努力进取,只要你有把握被人家录取,只要你具备去香港读大学的各种条件,何乐而不为?
当然,去香港上大学也存在一些不足,香港和香港的大学也有许多让我们疑惑的地方,报考香港的大学也会有许多的困难。但是,谁没有不足?谁能让我们毫无疑惑?干什么没有困难?相对而言,也许人家的不足、你对人家的疑惑、你追求人家所面临的困难还更少呢!
再说,香港特区也是中国的地界,香港也是中国的城市,香港的大学也是中国的大学,我们何必分得那么清呢?报考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报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有什么区别?某网友写道:“其实香港也好,内地也罢,还不都是中国的地方?好学校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做出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学校之间的竞争多了,能够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就多了,这难道不是好事情吗?”
那么,就让我们去香港上大学吧,怎么不好呢?
去香港上大学吧!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目
自序
前言
一、2006年9月香港各大学新学期开学了
⊙中央电视台《直通香港》记者走访内地新生入学
二、2006年内地学生掀起去香港上大学热潮
⊙报考热潮
⊙录取盛况
⊙香港高校招收15名内地高考状元
⊙放弃清华是痛苦选择:一个内地考生转投香港高校的样本
三、香港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历史回顾
四、香港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发展趋势
一、香港介绍
⊙香港概况
二、香港8所主要院校介绍
⊙香港院校概况
⊙香港8所主要院校: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
三、香港部分院校负责人访谈录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访谈实录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谈在内地招生
⊙香港理工大学代表谈在内地招生
⊙香港浸会大学代表谈在内地招生
一、报考前后的考虑和准备
⊙求学香港四大件
⊙去香港上学,你准备好了吗?
⊙补充几点
二、香港各高校在内地招生的一些规定和程序
⊙申请到香港读大学手续
⊙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常见问题索引
⊙关于“留位费”
⊙香港院校2006年招收内地本科生一览表
⊙香港高校收生及入学基本流程表
⊙补充几点
三、学费
⊙香港各院校各项具体费用
⊙海外上学费用一览表
⊙在港上学不提供勤工助学和助学贷款
四、面试
⊙面试的基本要求和做法
⊙2006年香港高校部分面试讨论话题
⊙走访几个面试考点
⊙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黄璐的面试故事
五、香港几大高校赴内地招生的具体文件
⊙香港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入学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招生问答
⊙香港科技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
⊙香港城市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本科课程结构
⊙香港理工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申请规则
⊙香港理工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招生问答
⊙香港理工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香港岭南大学2006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招生规则
一、内地学生在香港上大学“独特体验”——张栋梁、曹沂宁、刘楠、宋以淳、钟敏
二、远观香港大学似雾里看花,请听温州学子对港校的感悟——谢斌斌、潘格妮、凌右卫、杨旸
三、走访香港城市大学内地学生——谢婧、苏昊灵、张璐、唐建新
四、我在香港上大学,体验港式生活——香港城市大学胡子燕
五、“一个很好的平台”——香港中文大学王昊
六、2006年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学生就业状况——6名大学生自述
七、港校并非人人适合,内地学生眼中的香港高校——魏一帆、仇檀、姜惠雨
八、“在自己家门口留学”——常心悦、董汶臻、田野、徐杰龙
九、内地学生讲述:我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万诗尧、许可、张怡婧、孟昊
十、在港读大学与内地大不同——香港科技大学汪智沛、夏鹏晔、卓薇
十一、一篇值得阅读的好文章——香港科技大学高皓
十二、“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香港科技大学毛润思
十三、“每每会被新鲜和好奇或包围或吸引”——香港中文大学郝亦非
十四、浙江学子在香港就学谈感悟——香港中文大学林有为
十五、“香港给了我很多机会”——香港中文大学黄仁斌
十六、“充分的自主权利”——香港中文大学张华
十七、颜烨的毕业打算:谋求一份理想职业相对容易——香港中文大学颜烨
十八、读书实习都讲能力:小颖在港念大学的日子——香港大学小颖
十九、“我越来越喜欢它”——香港浸会大学周沫
二十、“一年来的收获超过想象”——香港理工大学黄子聪
一、去香港上大学的种种优点或理由
⊙N个优势让香港高校火爆
⊙给你几个选择香港高校的理由
⊙三大原因推动“赴港求学热潮”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谈他们的优势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谈他们的优势
⊙香港高校VS内地高校
⊙看看天津三个女生为啥选读了香港高校
⊙看看吉林两个男生为啥选读了香港高校
⊙“中国教育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接受不一样的挑战”
⊙香港高校“更公开公正,更懂得尊重”
⊙香港高校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让学生锻炼自己
⊙就业机会让人动心
⊙可观的奖学金
⊙香港学校PK内地学校PK西方学校
二、更深度、更高度、更系统地评价香港的高等教育
⊙让大学更像大学
⊙以“通识”为目的的灵活学分制
⊙与内地高校差异较大,香港高校绝对不好混
⊙港大是培养“领袖型人才”的大学
⊙香港招生打破北大清华神话
三、去香港上大学存在的不足或不合适
⊙他们并未选择香港的大学
⊙安徽理科状元张晨光:为何不报考香港高校?我更看重内地的文化底蕴
⊙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尖子生不都适合去香港上大学
⊙高昂的费用
⊙不允许打工
⊙奖学金并非容易拿
⊙教学方面也存在不足或不合适
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对香港产生的巨大影响
⊙香港的内地人才引进战略
⊙内地学生热报港校给香港带来了什么
⊙香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二、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对内地产生的巨大影响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香港高校和内地高校应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内地考生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内地高校正在向香港高校学习
三、内地高校与高等教育应该反思
⊙北大清华是否已经沦为“二流学校”?
⊙内地高校的确存在不少问题
⊙北大、清华精神在流失
⊙北大、清华的地位面临挑战
⊙内地高校应该反思
⊙香港与内地高校:只拼抢状元是不够的
⊙中国大学校长批判现行高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