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冰河》

(2022-07-07 08:18:03)
标签:

杂谈

冰河

余秋雨

分类: 读书感觉
余秋雨自卫的剑戟
——读余秋雨的《冰河》
                                     余秋雨《冰河》
余秋雨的《冰河》出版于2014年,广告说,这是余秋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实,是余秋雨用小说和戏剧的两种形式讲述了同一个有关“冰河”的故事。从篇幅来看,各占10万余字,算不上“长篇”;从内容上来说,也算不上是小说,因为它是从戏剧改编而来,所以余秋雨将其称为是“故事”。
这个“冰河”的故事比较俗套,被评为是传统戏剧“女扮男装",“千里寻父”,“女驸马”等桥段的嫁接。故事发生在我国的南方,在一次“淑女乡试”中,聪慧而美丽的少女孟河拔得头魁,于是,引来众多的追求者。在母亲不幸去世后,她女扮男装寻找上京赶考未归的父亲。不料,行船在途中突遇冰雪,被冰封在孤立无援的河中。在这样的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挺身而出,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赴京赶考。这一切孟河看在眼里,不由得被金河肝胆侠义的行为打动,且暗生情愫,遂冒名顶替金河参加考试,并一举中了状元,随后被公主赏识,差点招为驸马。最后,意外和误解都被一一化解,孟河和金河成就了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传说。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惊艳之处,但其仍然遵循着传统戏剧的起承转合模式,所以比较顺畅通达,引人入胜。孟河的女扮男装,进城寻父是“起”,“承”接的是在船行途中遇到金河,感动于金河的壮举,由此而产生的第一“转”是代替金河参加科举考试,第二“转”是在中得状元后,转变了不再寻父的念头,最后的“合”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孟河与金河结为夫妻。
余秋雨在封面给“冰河”赫然标明的是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通读全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孟河与金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是作者对社会腐败的嘲弄,对人性虚伪的鞭笞。我觉得,本书针砭的对象有孟河的父亲,赶考的学子,不理朝政的皇上和勾心斗角的大臣,嘲讽的对象是虚假的科举,虚假的竞争,虚假的朝廷。本书最为精彩的是考生们在行船途中,突然遭遇到“冰河”的绝境,当金河率先提出自救的方法时,却被其他考生们猜忌、诋毁和诽谤,金河在无奈下,只好一人奋力徒手破冰,这时除了孟河和一老丈外,其余考生没有一人前来帮忙,直至化险为夷,平安抵达后,也没有一人心存感激,或出面道谢,或嘘寒问暖,而是匆匆登岸,悻悻离去。本书另一浓墨重彩的是孟河在大堂上与朝廷官员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的场面。这两个桥段通过简单流畅的对话,形象而生动的描绘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古代官场的众生相,从这个层面来看,本书可谓是一部隐喻的官场现形记。
余秋雨在本书“自序”中坦言,他出版本书的作用是为了给自己“洗冤”,是他与妻子马兰在“绝境中的悲剧性坚持”。所以,有评论指出,余秋雨是在用男女主人公在冰河中经历的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来投射他们在现实中的遭遇。虽然余秋雨强调本书的“故事是美好的,甚至故事里边没有一个坏人、恶人”,虽然余秋雨直言“我们的创作并非是对自己处境的直接回答”,虽然余秋雨箴言“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是自卫的剑戟”,其实,本书的出版已经映射了现实中的坏人和恶人,已经阐明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处境,已经形成了“自卫的剑戟”,何须做出掩耳盗铃的窘态,何须炫耀此地无银的伎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让子弹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