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潇湘之行(一)

(2022-07-10 08:53:59)
标签:

杂谈

岳阳楼

分类: 旅游杂记
岳阳楼游记
7月3日,我们一行三人驱车开启了这个暑期的旅行,可以说,这是一场完成心愿的潇湘之旅。近几年我们断断续续的登上了五岳中的四岳,唯剩下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是未能成行,所以,我们把这次行程圈定为湖南,目标直指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
早上六时许我们从万荣出发,经过近十个小时八百余公里的行程,于下午四时许抵达我们这次计划的第一站湖南岳阳,当晚我们就宿于岳阳城内。
第二天(7月4日)一早起床后,我们就冒着濛濛的细雨奔向久已向往的岳阳楼。文因楼生,楼以文名。岳阳楼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主要原因就是范仲淹写的那篇《岳阳楼记》。
潇湘之行(一)

岳阳楼景区的大门古色古香,黄绿相间的飞檐状,最为醒目的是飞檐下那一块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的四个大字“巴陵胜状”可谓是对岳阳楼的评价,在大门两侧红色廊柱上挂着的那副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可谓是对“天下”“水”和”楼”的最高褒扬。
穿过大门,迎面是展示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岳阳楼演变的建筑模型,即“五朝楼观”,但见五座模型均用青铜锻铸而制,每座模型下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五朝楼观”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不同建筑艺术风格和建筑文化,也再现了岳阳楼在历史演变中的发展脉络,它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
绕过“五朝楼观”就是双公祠,双公祠是为了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而专门修建的颇有湘北意味的祠堂,祠堂内以“双公叙忧乐”的生活场景为主,设有两个展厅,一是“岳阳天下楼”,展示了岳阳楼建置的演变和历代名人对岳阳楼咏叹的诗文,另一是“双公忧乐情”,展示了范仲淹与滕子京生平以及他们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
出了双公祠往前行就是新碑廊,新碑廊呈北斗七星状,全长240米,分为四个碑区,即领袖碑区,古代名家碑区,当代名家碑区和岳阳楼记碑区,其中以毛泽东书写的杜甫的《登岳阳楼》为最。潇湘之行(一)
    穿过新碑亭转弯拾级而上,一座歇顶式三开门的石牌坊矗立眼前,在其正中刻写着四个鎏金大字“南极潇湘”,立柱上的对联传达着岳阳楼的战略地位——“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
过了石牌坊就是位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为其两层三檐的建制,上盖蓝色琉璃瓦,呈六边形,亭内竖立着一通石碑,上面镌刻着清乾隆年间巴陵知县熊懋奖撰写的《仙梅亭记》以及摹刻的“仙梅”。潇湘之行(一)
紧邻仙梅亭的就是巍峨雄伟的岳阳楼,其色调为金黄色,颇具皇家气派,其形状酷似一顶古代将士的头盔,颇具战斗气息,难怪相传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鲁肃的阅兵台。岳阳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现今保持的是清光绪六年时期的建制主楼共有三层,呈长方形,高19.42米,宽17.24米,进深14.54米,占地250.66平方米,其建筑颇有特色,没有一颗铁钉,没有一根横梁,楼宇主体为纯木结构,由四根楠木金柱和十二根廊柱以及二十根檐柱支撑。
庆历四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给范仲淹寄去一封《求记书》和一幅《洞庭晚秋图》,恳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现在在岳阳楼的一楼和二楼都挂着一幅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着同为清朝乾隆年间的刑部尚书、大书法家张照。其实,这两幅雕屏是不同的,一楼是赝品,二楼是真迹。原来在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姓吴的知县看到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惊叹于其书法的精美,就想将其据为己有,于是请人仿造了一幅雕屏。仿制者在仿制时对吴知县心怀不满,故意将其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居”字的一撇刻得很细,以暗讽知县的居心不正。吴知县在离任时,把真品一同带上船,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人亡。雕屏沉入湖底,枯水期时被渔民打捞上来。民国年间,重修岳阳楼时,巴陵名士吴敏树出资200光洋将其购得,重新悬挂于岳阳楼二楼之上。潇湘之行(一)
《岳阳楼记》的雕屏采用四种不同的字体刻写而成。从开头到“前人之述备矣”,这一段是对岳阳楼的总括,用的是楷书;从“然则北通巫峡”到“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表现的是范仲淹的心情,用的是行书;从“嗟乎”到“吾与谁归”,用的是行楷书;最后的落款用的是草书。再仔细看其中的字形,可以感到“怒”字好似两把利剑,“临”字犹似把酒临风,衣袂飘飘的士子,十个“之”字的起落笔皆不相同,“江浩浩荡荡浑”这六个字的三点水都不一样。
在岳阳楼三楼的正中央,悬挂着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两侧的一副短联是对登高望远后眼中洞庭湖景色的描绘:“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确如此,登上岳阳楼的最高处,凭栏远眺,只见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欣赏如此美景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在岳阳楼的北侧就是三醉亭,传说它是因为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也是两层,一楼内绘有吕洞宾的醉酒图。
从岳阳楼继续向北行不远就是小乔墓,从狭窄的黑色漆门进入墓园,迎面的照壁上刻着苏东坡遒劲洒脱的手迹:“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小乔墓地相传原为三国大将周瑜的花园,环境幽静,花木茂盛。墓前竖一青色的石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四个大字,墓冢为圆形封土堆,上植两株女贞,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辉,宛如小乔的身姿
游完岳阳楼已经很久了,可悬挂在岳阳楼一楼的那副对联一直使我无法忘怀,或许是因为它就是对“巴陵胜状”的最好阐释: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