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照片由7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4年1月20日下午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男同对于婚恋的几种考虑
2024年大寒是1月20日,恰逢周六,在广州上班的一位男同请我吃饭。大寒是冷到极致,不过广州白天气温还有十几度,预报下周二才降到10度。我们在东山地铁站C口见面,立即上4楼的餐厅,点了暖身的莲藕猪肉汤,锅气足的干炒牛河,虾米鱿鱼等等炒韭菜花。这家餐厅生意还行,周六中午客人相当多。但同一层其他餐厅都十分冷清,真不知如何承担铺租、食材消耗和员工薪金等开支。
我俩并非头回见面,彼此认识一段日子,聊得很坦诚,除了讲他的事,还聊我写回忆录的事。他说有阅读我的往事,觉得真实生动有价值,还想这些内容都能过审吗?我说要继续往后写,现在才写到1967年我20岁的事,他笑道,那还有好几十年要写呀!我答,可不是吗,所以总觉得时间紧迫。
他已经向两位姐姐出柜,并相信向父母出柜也不会有太大阻力。既然已经完成学业,进入较稳定的单位,成为业务骨干,只要继续提升水平,经济上无后顾之忧,父母就不可能阻止他自主生活。令他纠结的是,在单位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年轻人到“适婚年龄”不成家,就是一个“问题”。可是难道要违背心愿,去娶妻生子吗?或者为了回应他人关注,而去找拉拉形婚吗?不然就找个女性朋友,共同演绎一场“旅行结婚”的戏?他说第一种做法不可取,隐瞒性倾向去娶妻的事超越底线。第二种做法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物色形婚对象,太麻烦而且不保险。我说是的,形婚变数太大,以为省事未免太幼稚,很多情况是原先没考虑到的;第三种貌似简单,买些糖果给同事分享,告知自己已婚就行了。他却知道没那么简单,若不登记结婚,拿不出结婚证,将来升迁提拔或买房子等等,非要看结婚证,那就十分被动。眼下究竟该怎么办?拿不定主意,挺苦恼的。
我感觉他的想法有道理,但无须想得太远太多影响当下,否则心情始终不轻松,身心健康都受损害。我建议他,就按原先说法继续说:“本人已和朋友在谈恋爱,谢谢大家介绍新朋友给我的好意!我目前还不打算结婚,先集中精神将业务水平提升一大步,到适当年龄才考虑结婚的事。”这样讲过后,别人一般不好再给你介绍对象。争取到两年安静,抓紧业余时间学最想学的知识,给自己充电。未来怎样安排,只能有大致规划,尽量踏实去做,不要虚度光阴。外部环境的改变不能预测,唯有审时度势调整脚步,保证始终向前。他听了频频点头,好像思绪不那么乱了。
我俩从东山湖公园西门进去,在紫荆花道、东半岛、湖心岛、南门湿地等处边走边聊,我还拍了不少照片。最后从北门出,走过龟岗回到东山口。我送他去坐地铁,而我提着他送的米、油(他单身,米油消耗慢)还有打包菜回家。我和一位中年朋友电话聊起小伙子的困惑,朋友建议我转告他,遵从自己内心做决定,年轻是他的优势,要趁年轻多学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在社会立足、竞争的实力,那么两三年后甚至再过几年,无论留在体制内,还是跳槽出来,都能适应新情况。眼界开阔了,能力增强了,会作出更好的抉择。我对朋友说,好的,我把你的意见写进文章里,他自然会看到。
按时间顺序发1月20日东山湖公园随手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