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出柜拉拉TA和阿坚虎年初二参加亲友会登山活动,在白云山合影(2010.2.15)
阿坚转发出柜拉拉学习心理学体会
□ 吴幼坚
最近频频接到拉拉来信、来电,都与出柜有关。她们的父母几乎都是态度激烈地反对女儿与同性相爱,强迫她们改弦更张嫁老公生孩子,认定这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道路。因为近期太忙难以逐一回信,你们最好尽量与我通电话。另外参考我博文写到的正反两面事例,给自己找找答案,然后行动起来。今天我要推荐的是广州拉拉TA结合出柜,学习心理学的体会。去年我曾推荐过她写给表姐的长篇出柜家书,在第二届同志父母恳谈会上又代她作了书面发言。TA开朗大方,虎年初二和我以及一群男同志登上白云山,还合影留念。午饭后大家辩论出柜问题,她发言特别积极,回去后又写了学习心得发给我,说很愿意和同志们分享。有位教心理学的拉拉也给我来信,却是处在极端困惑中,盼着我给她出主意。建议她先看看别的拉拉写的心得,欢迎与我交流。
逢周四我要约几个朋友去跳舞,但目前暂停一段时间。那天在工作间边吃面条边看冬奥会,又被花样滑冰女单短节目吸引,匆忙拍摄了成绩最好的3位选手,此外也给中国选手留影,虽然她排名19,动作难度不足,但在我眼里已相当美了。有位外国选手刚做完节目,就忍不住泪水流淌,原来她参赛前一天母亲突然去世了,母亲一直陪伴鼓励她刻苦训练,而她在国际赛事中的好成绩,便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由此我也想到,无论是谁、做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如果仅仅因为你是同性恋,在出柜问题上受挫,就失去生活目标、动力,那也太脆弱了吧?女运动员乘坐雪车,风驰电掣般高速下滑,有刺激有乐趣也有危险。我看电视直播,一位职业是女警官的舵手,雪车倾侧时竟被抛出车外落在滑道上,当人们为不停下滑的她惊呼时,她镇定地高扬双手示意自己平安无事,后来面对摄像机时也不忘举起大拇指,真是临危不惧的巾帼英雄!同样是女性,我们应该学学人家。
我问过写学习心得的拉拉:“用你什么名字好些?可以发照片吗?发哪张合适?白云山近照里和我、Ho的合影?”她回复:“就用TA吧,其实我倒是不介意用真名,主要为父母着想,省得他们的压力大,反正都有照片了。至于照片,还是用我们两个的合照吧,我们和Ho的合照,也不知道他是否介意:)吴老师推荐我的文章,我很感激,也很高兴,我又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而我把有Ho的合影发出来,是征得同意的,我还写信说:“你同意我把合影发上博客,令我很高兴。”他回复道:“其实我也没有在这类博客上露过脸,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就豁出去做个表率也好。”

阿坚和拉拉TA、同志Ho在白云山合影。
附件 学习心理学
我走向零负出柜之路(作者:TA
2010年2月16日)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32岁广州拉拉,我也曾经走过隐瞒、拖延、到那天再算的死路。但最后还是被动出柜,要面对是否对父母说真话的选择。两年来通过学习心理学,我的内心不断成长,终于走在零负出柜的道路上。
本文改写自广州日报心理健康专栏作家武志红博文《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七:接受,带你走向自由之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07ir.html,
相信对那些希望得到家人理解的同人朋友能有一定启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写出了我们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但是“自由”说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就是——做自己!
那是什么阻碍我们做自己呢?因为我们不能接受现实中我们不够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现实中就是无法理解和接纳我们的。于是,我们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逃避这个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譬如,面对父母无法理解和接纳我们的问题上,我们不面对,却认为,不出柜我们就可以相安无事,好像大家就可以开心快乐了,那么这种开心一定是表面上的,这个问题只是被我们压进了潜意识,继续像毒瘤一样破坏我们的心灵。于是,我们白天对着家人微笑,到了夜晚,只好独自呜咽。
再如,我们苦苦和爱人地下恋爱N年,在家庭压力下,我们选择进入异性恋婚恋。我们以为,这样就“考虑家人感受”,就“孝顺”了。但实际上,任何感情都有生命,它每天都向我们申诉着我们的软弱。我们在选择离开爱人的同时,把对父母和自己的愤怒转嫁到其他人和事身上。
实际上,能否做到零负出柜,结束父母对我们的羁绊,只有一条途径:接受父母很有可能一辈子不能理解和接纳我们的事实,接受父母不够完美,承认它不可改变。
假若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即便父母仍然不理解和接纳我们,这种阻力并未消失,也未被我们遗忘,但我们对它的纠缠就结束了,而我们也由此获得心灵的自由。

阿坚从电视上拍摄的冬奥花样滑冰女单短节目镜头。照得不好,随便看看。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从这一点上而言,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认,因为否认自己经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认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一部分,就会或轻或重地导致人格的分裂。
并且,被否认的那一部分,绝对不会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我们压抑进潜意识而已,仍然在对我们发挥影响。更糟糕的是,当它们发挥作用时,因为是来自潜意识,我们的意识对它们一无所知,于是我们对它丧失了控制能力。

我们常常以为不碰触伤口,伤口就不在了。
我们对父母不能接受真实的我们这个事实视若无睹,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它的控制了。又或者,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拒绝看到我们的父母不够完美这个事实,认为父母不应该不理解和接纳自己。就好像是,父母不够完美这个事实还可以纠正过来似的。
这种否认,都会令我们在得到父母认可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我们本来是想摆脱这件事对自己的消极影响的,但结果适得其反,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反而越来越重。
想结束任何我们不想面对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从而令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接受!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即便他/她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我们而改变。即使对方改变也不是因我们,而是他们自己想通了,自己选择改变的。
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上,期望父母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和要求去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
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接受:我们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只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而非唯一,我们总是忘记我们自己是可以为我们的心灵成长负责的。

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一定会给我们健康的心灵。糟糕的父母,可能会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会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过,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种种的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完美,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他们应该理解和接纳我们,我们甚至会做各种改造父母的工作,把我们的父母变得更开通,更关注我们的感受等等。
然而,这种改变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因为,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他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必须改变,那样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极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要求他们改变而改变。

在这里我强调一下,我们学习接受现实不够完美的父母,不是宣扬悲观论,而是学习以更健康更积极地面对父母不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客观现实,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同时坚定温和地做自己!我们要记住,除了一味要求父母理解和接纳我们,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那些有着控制欲极强,甚至在精神和肉体上伤害过自己的父母的同人们,假若我们能发自内心地大哭一场,对自己宣告: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有那样的父母,是我的命。每个人爱的能力是不同的,父母爱我们的能力也是从祖父辈学来的,也许祖父辈没教会父母足够爱的能力。我们愿意原谅他们的不足,从现在开始我们放下期待他们完美的执着,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强大到足够可以自己爱自己。
从此,我们的心态就开始变了,我们会对父母心死。相反,我们更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那么即使父母同样还和以前那样不理解和接纳我们。由于我们放下改造父母的执着,不但不怪责父母,我们对父母还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然而,往往当我们真正放下改造父母的执着心,奇迹也随之发生。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

2009年年初我发短信对父亲说——
爸爸,我知道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样,你震惊、愤怒、惶恐、绝望,
99%的同志父母都有这样的反应,这都很正常。我知道,你希望我改变是不希望我不幸福,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得到幸福不是只有和男人结婚一条,我会用我的方式得到幸福。
爸爸,你可以无视你女儿喜欢女生这个事实,也可以无视你们要拆散我们我的痛苦。我知道你以有我这个女儿为耻,但是,我以我勇敢地做自己为荣。
爸爸,你依然可以拒绝学习同性恋科学知识,继续保持对同性恋的误解和偏见,拒绝看到我的伤心。这都是您的权利,我尊重。
但是,我仍然会做我自己。

11月,我又写了一封长信对爸爸说——
爸爸,我知道你和妈妈一直都在幻想,有一天我会“变”,找男友,和XX分开。我感觉,你们似乎看不到我喜欢女生这个事实。
不过,我知道99%的同志父母最初都这样,是很正常的,我完全理解。几乎每个同志父母都走过这一步,但也有的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最后能坦然面对,甚至投身同性恋公益活动中去。当然,你们选择原地踏步,我也能理解,总之我都能接受,我尊重你们的选择。
你还记得我说过,我很骄傲自己将会成为一名广州同性恋公益组织的义工吗?是的,未来我要成为广州同性恋公益组织——中国首个公开出镜支持自己同性恋儿子的伟大母亲、退休杂志社主编吴幼坚创办的广州同性恋亲友会的义工。
我的《出柜家书》,也就是我向表姐出柜的信件被收录进吴老师的博客,在她的博文中我化名为TA。
要是感兴趣可以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0fe66.html,相信会帮助你认识真正的我,以及同性恋群体。

而且,我也身体力行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给央视当红心理清谈类节目《心理访谈》特约心理专家LZX写信,指出他在一期《心理访谈》节目中对一名女同误诊。我得到他的正面回应,尽管他也坦诚他们在“避重就轻”。我能理解,像央视这样的媒体节目一出街,不可能公开承认错误。至少通过我提醒,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误导。
下文是吴幼坚发来的广州同性恋亲友会第二届同志父母恳谈会的邀请函。如果你想可以参加。其实,我知道你99%不会参加,你愿意尝试理解我,参加我很高兴。不过,即使你仍然拒绝视听,不参加,我也接纳,我尊重你的选择,我也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PS:说点其他的:爸爸,我的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好几次我都无法坚持下去,职位也起起伏伏,如果没有XX
(我的女友)的支持,我早就放弃了,很感谢她。这段感情让我学习到很多,我比以前心智成熟很多,尽管在你眼中我还是那个样子。好在,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现在收入是以前的两倍了。
无论你和妈妈怎么看我,我感到很自豪,我骄傲地做自己,勇敢地爱!

没想到父亲给我回信——
我很高兴你至少跟我说了实话。我现在只想活得简单点,慢慢地老去,所以我不会去参加什么会议,这点请你理解。
有时候我也想,你过你的日子为什么要搞得那么惊天动地呢?我对你还有一点建议的话,就是你既然要选择这样生活,就要活得比别人更精彩、更滋润,这才是你真正要做的,至于其他我认为少做为佳。
通过整整一年的努力,随着我放下改造父母的执着,父母的态度也在改变,现在我已经可以在父母面前直接提女友了。相信随着我更加放下执着,也许有一天父亲会参加同志父母恳谈会。当然,如果他还是不愿意参加,我也能理解和接受。能做到现在这样对父母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昨天跟父母的战友一起吃饭,又发生了奇迹。刚开始,我还很担心,父母的战友会问我结婚没有,什么时候结婚之类事情。但是,很意外的是,他们竟绝口未提这个话题,我想一定是父母提前就帮我应付了。现在父母反过来为我减轻负担了。

同性恋亲友会热线电话020-37611068周一、三、五晚上10-12时由阿坚接听
亲友会网站http://www.pflag.org.cn阿强夫夫网http://www.aifufu.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