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彩虹之声 |
又是一年端午时
□ 凛然公子
阿坚的推介
我也接着写下几句评论:“喜欢读你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挚感情的文章。这篇写于端午前夕的记实,不但让人想念粽子的香,更想念包粽子的亲人,很好!不知可否在我那儿转载?请复!” 等不及博主回复,我就按照职业习惯对原文略加编辑,稍有删节。晚上,博主回复愿让大家了解他们。以后我会推介其他文章,现在先向大家推介——
在老屋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芦苇滩,每年的这个时候,奶奶都会亲自去那里打苇叶回家包粽子。茂密的芦苇丛里有几口很深的泉眼,使这里的芦苇比任何地方的都长得好,这片芦苇丛也就成了村集体收入的一处来源。每年周边村落的妇女都会成群结队地来进行扫荡,所以村里保卫处的壮汉们都会在堤坝上来回巡逻,以防财产遭到损失,可还是会有好多妇女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奶奶每年都会去打苇叶,头天她们就要约好时间,第二天天刚亮,奶奶挎起提前准备好的藤篮,拿上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细木棍,大嗓门一招呼,就和那些老妹子啦侄女啦侄媳妇啦一起出发了。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大家悄悄地带着自己的收获走出芦苇丛。那些婶子大娘的鞋基本湿透了,泥歪歪的,一个个好像刚刚参加了激烈的战斗,披头散发的,脸上还左一道右一道的黑,有的还挂了彩。只有奶奶的脚上干干净净,原来奶奶去的都是地势稍微高点的地方,既少水又容易看见堤坝上巡逻的人,即使被发现也好逃跑。否则被保卫处的发现抓住,一早上的优质苇叶就白打了。呵呵,这个老太太真聪明。
苇叶打回来了,奶奶会把它们和马莲(捆粽子用的一种植物)泡在大盆子里洗干净。用柴火烧上一锅水,等水快开的时候,把这些苇叶连同马莲一起放进去,看到水开了苇叶煮成深绿色的时候,就端起来放在水龙头下过凉水,直到苇叶不再烫手。
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挽起衣袖拿上马扎坐在院子里。看着奶奶先拿上几片苇叶一扭,成了斗的形状,然后放红枣和黄米,在加上几片苇叶插在刚才的苇叶上,又是一扭就成了一个四角粽子。马莲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拿在手上,在粽子上缠绕几下,拴个活扣疙瘩,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每次想吃到粽子都得等到太阳下山,粽子需要煮3至5个小时。闻到了粽子的香味,我们都是走到大门口就开始嚷嚷了,奶奶总会来一句,饿死你们了是不是?呵呵,但是回到灶房我们的碗里都会有一个剥好的粽子,上面还会放点白糖,真的好香,好吃得很。
端午节我们都会得到一个祈福辟邪的五色荷包,是奶奶用一块小黄布缝成的,里面装上五谷,外面挂上五色线坠,拿一枚小别针别在我们的裤子或者衣服上。奶奶说端午节是最热的时候,五毒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它们最怕的就是这个荷包,所以要我们挂上。然后奶奶会用黄纸剪上几只大公鸡,贴在家门上窗户上以及牲畜圈里用来辟邪。呵呵,是不是很迷信?
又是一年端午时,我知道从今年开始我再没有机会享受这种端午的味道了。站在奶奶的遗像前,点上四炷香,供上几只买回来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