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609
  • 关注人气:22,9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人的魅力

(2007-01-26 13:49:04)
分类: 大千世界

广州人的魅力

 

广州人的魅力

 

陆北威

 

我常自问: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因了一段什么样的缘,上帝让我的灵魂栖息于这个我似乎熟悉似乎陌生却无比热爱无比依恋的美丽温暖的南国之都?


   这不是我的祖居之地。我的籍贯在异乡。但这个城市生我养我,我视她为母亲城。

   

    记忆中的母亲城和今日有点不同。她是那样婀娜,灵秀,贤惠,温润,粉红骇绿,水木清华,风月无边,带着原始的天然的丰肌秀骨。当然,她的某些方面有时也会显出憔悴,疮痍,萧瑟,这就更有一种让人心生怜爱的成熟沧桑之美。她的主调是青青绿绿的,深绿,浅绿,碧绿,翠绿,蓬勃的绿,妩媚的绿,森森的绿,水淋淋的绿,甜润润的绿,层见叠出的绿,流金溢彩的绿。站在街头,放眼望去,满目皆绿,延伸开去,一望无际。连空气也被染绿了,荡漾着流淌,剔透淋漓。天空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脚底下发出广漠深邃的绿光。沐浴于绿中之人,也似游弋于碧涛中之小鱼,特别的灵秀,轻盈,敏捷,柔韧。风也带了沁人心脾的水气,润润的,拂拂的。女子的肌肤水浸过似的,润泽细腻。男子也清瘦灵巧。南国人最明显的漂亮,就体现在那双明晰的似乎蓄了水的深深澈澈的眼睛里。

   

    美丽的珠江,闪闪烁烁,绕城而过。它是系于母亲城胸前的一串项链。它镀金镶银耀眼夺目的光泽决不能用清澈去形容。它迷梦一般忽蓝忽绿忽明忽暗,一波一波地深下去或淡起来,那美不胜收熠熠闪烁的无数光斑亮点,雪一般洁白晶莹的浪花,从光斑亮点中突然跃出的活泼美丽矫健的鱼群,那掩映于拂拂垂柳间的融融春光和朦胧日影,那黄昏日落金霞燃烧天地间一派清明静穆的庄严气象,那接纳世间万物上界广阔天穹下至一石一木的平静博大胸怀,那弥漫于纹丝不动林木丛生的幽谷中的烟一般轻盈的迷雾与慑人心魄的巨大的岑寂,那包藏着某种不属于人间的,永远沉默不语的令人心荡神迷的深邃与神秘,我永远只能观察而无力描摹,只能感受而不明其因。

 

母亲河,亲爱的美丽的珠江,就这样以她博大宽阔的胸怀,精神上的无限容量与美好境界,哺育了她的孩子,给他们的性格气质注入了足量的自然的基因。当然,我眼中的母亲河还带了一点淡淡的忧伤,我吸吮了这淡淡的忧伤的乳汁,从此心绪生出一种淡淡的宁静。我特别喜欢这淡淡的宁静。真的。在我很年轻刚刚开始懂点事的时候,我就为广州人这种恬静、淡泊、通脱、超逸、不善张扬、不尚空谈、以一点低调处世的气质所吸引。这种气质,蕴蓄着一种空灵之美,一种永恒的大智,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令我着迷,浮想联翩,心往神驰。确实,我眼中的广州人,他们往往能以并善于以一种十分心平气静,旷达开明,拿得起放得下,有时甚至是有点无所谓的目光和心境去看世界,看生活,调整心态与平衡心理的本领相当高。

 

站在广州热闹的街道,看熙熙攘攘来往穿梭的行人,简直有一种眩晕的感觉。透过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风景,或许你也能从中窥见广州人的个性。不必说,街道是越来越缤纷,越来越繁华,越来越现代化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霓虹闪闪,珠光宝气,广州城的气派一日辉煌一日。但置身其中的广州人却没有因此而妖冶铺张起来。广州人的衣着向来朴素,随意,自由,散淡,休闲,一如其个性。他们图的是舒服,自然,实在,轻松,而不刻意追求外在表象,不跟风,不搞大一统。即便在改革开放最为红火,大江南北一片西装热之际,记忆中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人的服饰依然我行我素,散淡休闲,各从其志,各取所需,西装革履没有能够大红大紫,纵横驰骋,风靡云蒸,引领潮流。广州人不喜欢也不习惯厚重夸张的装饰,他们总是实实在在,随心所欲,表里如一,愿意出示一个更真实、自然、简约、无所束缚的自我。他们在社会和生活的进步与改变中,当然也在变,他们决非古板守旧之辈,他们也响应时尚,向往文明,但他们向来冷落和厌烦“轰动性”的东西,他们决然地摒弃形式主义,善于并永远将生活置于理论之上,他们的脑筋比较清醒,不轻易发热,常保持理性的恒温,他们确实很有智慧。

     

    广州人的魅力,给我印象犹深的还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文革期间,相对于外地,广州的血腥味似乎略淡一些。广州也大破四旧,也焚书,也打砸抢,也揪人斗人,四方动武,自相残杀,刀光剑影,悲声载道……无法避免的硝烟炮火之后,总感觉广州人相对还是比较温和、斯文一些,或说淡漠、麻木一些,心慈手软、刀下留情一些。广州人天性中的我行我素、重理性、不跟风、不盲目狂热与崇拜、富有人情味、重感情、讲义气等气质,使他们在血与火的白热关头仍能恰到好处地保持稍多一点的理性,从而冷静淡漠一些,稍稍游离于运动之外一些。广州人不喜欢“人与人斗”,斗人不使他们感觉其乐无穷,反之有点痛苦。他们习惯和喜欢人与人和谐融洽,你好我好。他们不喜欢惹事生非,而倾心于息事宁人。确实,那些烽火岁月,相对于外地许多地方,南国大城市广州之狂乱无序,之刀光剑影,之血雨腥风,之水深火热,之无人道,之法西斯,其程度或许真的是稍轻了一点。这是当年许多“牛鬼蛇神”(包括我的也被揪斗体罚的父母)及广州市民回首往事而感到庆幸的。

 

二是改革开放后,敞开大门的广州出现了大批大批纷至沓来的外地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佼佼者,以百倍的雄心壮志与拼搏精神,在这片日益精彩迷人日益富裕日益受人瞩目的土地上扎牢了根,成为后来居上的新主人。此时,敞开大门的母亲城同时敞开了善良、热诚、温厚、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广州由此成为友爱文明、欣欣向荣、熙熙攘攘同时日益拥挤,有点纷繁杂乱的城市。随着“效率”、“经济效益”等原则不断渗入社会与人的各个层面,随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的应运而生,会赚钱,会做生意的广州人,又一次充分展现了其个性的优势与魅力。他们在追求物质效益的同时,追求并塑造着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他们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重情讲理,取利于义,富而不骄,注意并肯定人的价值、尊严、自由、权利等一系列新时尚,来构筑本土的新文化,塑造文明人的新形象。  当然,所有形形色色的新,都与广州形形式式的传统一脉相承,都有其源头活水,源远流长之河,来自母亲温润丰厚的胸怀。珠江水浇灌过的土地委实温暖而肥沃,特别适宜新芽的萌生。   

 

母亲城的美丽及日新月异令我眩目,令我目不暇接。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习惯于将目光投到她的孩子——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脸上。我说过,我爱他们。自然,他们更多的不是春风得意之士,他们有诸多不顺,一些人身处逆境,遭际多舛,命运并不青睐他们。他们是一些平凡不过的草一般的小人物。他们总是我行我素,淡泊明志,脚踏实地,安居乐业,达人知命,勤勉地扎实地沉在生活里哪怕是底层。他们更看重并懂得坚守那些在变幻无穷眼花缭乱杂色肥皂泡上印满了海市蜃楼的攘攘尘世间积淀于深层底层的恒定的基本的东西。他们带一点曲折带一点坎坷带一点失意带一点不公带一点沧桑带一点屈辱然而安之若素安贫乐贱安居乐业的命运常常像教科书一样展开在我的面前,令我感动和思索。


于是我提笔写下他们的故事——关于广州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本文是作者中短篇小说集《广州丽人》后记,原转载自《广州文艺》有删节,刊于《源流》2006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龙的酒楼
后一篇:心灵上的烙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