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慈寺-南屏晚钟
“净慈寺”座落在杭州西湖边的南屏山麓,是西湖周围除灵隐寺以外的第二大名剎。净慈寺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净慈寺的大雄宝殿西侧有济祖殿,殿前有运木古井一口,这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净慈寺”门右边有一座康熙御笔的“南屏晚钟”碑亭,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就是在这里叩响的。净慈寺的钟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每当傍晚夕阳西下、暝色苍茫,钟声在群山碧空中回荡,响彻云霄,形成“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
“净慈寺”早称“永明禅院”,地处怪石参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间,南宋时改名“净慈禅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剎。

“净慈寺”门右边有一座康熙御笔的“南屏晚钟”碑亭,是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每当傍晚钟声回荡,形成“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因此被称“南屏晚钟”。

中国寺庙供奉之弥勒笑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与释迦牟尼佛同为佛教徒所重。

佛教寺院“天王殿”正面所供奉的,都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而背后一定是“韦驮菩萨”。

“净慈寺”分前、中、后三重大殿,中间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顶,十分端正庄严。

大雄宝殿主供的“毘卢遮那佛”,全身用铜铸造,巨大而庄严。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入宋时,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归,至今日本信徒常来此朝拜。

“毘卢遮那佛”为光明遍照,大日遍照之意,密宗把毘卢遮那佛称作大日如来,作为供奉本尊与最上根本佛。

佛教将毘卢遮那佛作为清净法身佛,卢舍那佛为圆满报身佛,释迦牟尼佛为应化身佛。

济公的传说大多与净慈寺有关,后人认为他是罗汉下凡,称他为“降龙”。

“净慈寺”与“雷峰塔”仅一街之隔,著名的“雷峰夕照”加上“南屏晚钟”,为西湖景区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意境。

“净慈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留有许多历代皇帝颂扬刻石。

“净慈寺”规模与灵隐寺相似,苏东坡称“卧闻禅老入南日,凈扫清风五百间。”曾被列为禅宗五山之一。

寺内“运木古井”是传说中济公运用神力,从井内运木建造净慈寺后留下的,故又称“神运井”。

济公举止痴狂,被称作“济癫”,常帮助贫苦百姓,戏弄官府财主,民间流传有许多动人传说。

“南屏晚钟”的盛誉专属于净慈寺名下,净慈寺建起了绘饰华丽的钟楼,已成为千年古剎最为迷人的吸引物。

南屏是指西湖南面峭壁林立、宛若屏障的南屏山,晚钟是指山下净慈寺内这座钟楼的钟声。

铜钟高三米,钟体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七卷及铭文共计六万七千字。

每当傍晚时分,沉稳悠远的钟声长鸣,余音回荡、历久不绝、十分动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