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现在我们过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最初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我们小时候过中秋节,妈妈会在外面的院子里摆一张桌子,上面放些时令新鲜的水果,比如葡萄、苹果、石榴、瓜等,月饼也是必不可少的,妈妈总是在这些食物摆好后先祭祀一番,才会让我们品尝,小孩子对祭祀不感兴趣,好吃的东西才有吸引力。那时候买到的月饼真的是很硬,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有青红丝、冰糖、花生瓜子等,掰开月饼先抠着里面的冰糖吃,咬在嘴中咯吱咯吱的,感觉很好,青红丝虽然颜色好看但是略带苦味我尤其不喜欢,一般都揪出来扔掉。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月饼的品种也丰富起来,我们常见的有传统的广式月饼、提浆月饼、苏式鲜肉月饼、京式自来红、自来白等,还有新式的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巧克力月饼、冰激凌月饼、流心月饼、桃山皮月饼等等,口味有咸的、甜的,可荤可素,我们有很多的选择。
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是同一天,现在新冠肺炎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老人、孩子或者体弱多病免疫力低的人节假日还是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免增加感染的风险。节日期间我们在家就可以全员动手做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月饼,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款节日食品,更是快乐的传递和交流。没有月饼模具就来和我一起做好吃的蛋黄酥吧,32个制作步骤很详细,零基础也能学会。
一颗小小的蛋黄酥是由金黄色柔软酥松的外皮包裹着红豆馅、肉松、麻薯、咸蛋黄,四层馅料加上外皮五种味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甜中带咸,非常美味。我做的这款蛋黄酥每一颗重量达到80多克,吃一个很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用玉米油代替动物性油脂猪油或者黄油,感觉比较清爽。这次我采用大包酥的手法来开酥,相比小包酥节省时间,蛋黄酥好吃确实也是比较费时间,仅仅是馅料就需要分几次包裹成型,相对于其他酥点更费心思和时间,所以蛋黄酥价格贵是有道理的。
这款蛋黄酥我用了新良的中式糕点专用粉,粉质细腻、面粉筋力适中,做中式糕点非常合适。麻薯用了新良易小焙的冰皮月饼预拌粉,仅仅用开水调制就好,用起来很方便。转化糖浆的作用是可以保湿使饼皮柔软,利于上色,没有可以不放。
水油面团材料:中式糕点粉120克,玉米油35克,白糖10克,水50克,转化糖浆10克
油酥面团材料:中式糕点粉100克,玉米油45克
麻薯材料:冰皮月饼粉95克,80开水95克
馅料:红豆沙300克,咸蛋黄12个,肉松适量
装饰材料:鲜蛋黄1个,白芝麻适量
制作:
1.
所有材料准备好。
2.
油酥面团中的中式糕点粉放置到案板上开窝,中间放入玉米油、白糖、水、转化糖浆。
3.
用手把白糖搓化。
4.
再把边上的面粉拨向中间,揉搓成均匀的面团,加盖醒10分钟再次揉匀,再重复醒揉面团一次。
5.
油酥面团中的中式糕点粉放到案板上开窝,中间放入玉米油。
6.
混合均匀后反复搓擦,成为油酥面团。

7.
冰皮月饼粉中倒入80的热水。
8.
搅拌成雪花状。
9.
晾至不烫手时揉搓均匀。
10.
豆沙馅分成每个重约25克搓圆,麻薯面团分成每个重约15克搓圆。
11.
麻薯剂子按扁,中间放入适量的肉松。
12.
放入一个咸蛋黄。

13.
用麻薯皮把咸蛋黄包裹好搓圆。
14.
豆沙馅捏成灯盏窝的形状,放入麻薯蛋黄球。
15.
包好搓圆。
16.
水油皮面团擀薄,中间放入油酥面团铺匀在水油面皮中间1/3处。
17.
水油面皮两侧折向中间,中间和两侧接口处捏紧封好。
18.
擀成厚度约5毫米的面片。

19.
两侧面片向中间对折。
20.
再对折。
21.
擀开后三折。
22.
再次擀开。
23.
面片由上至下卷起来。
24.
揪成12份重量相同的小剂子,把小剂子收口向下按扁,擀成厚度约2毫米的面皮。

25.
擀好的酥皮底面向上放入在手心,中间放入馅料球。
26.
包严收口后搓圆。
27.
鲜蛋黄中放入1茶匙水搅匀,用小刷子在蛋黄酥生坯表面刷一层蛋黄液。
28.
蛋黄酥生坯顶部粘适量白芝麻。

29.
烤箱160度上下火提前预热10分钟。
30.
放入蛋黄酥,160度上下火先烤20分钟再转180度烤10分钟。
31.
烤至蛋黄酥表面上色即可取出。
32.
烤好的蛋黄酥放置到烤架上晾晾。

关键:
1.
肉松比较干,麻薯包裹肉松和咸蛋黄时候要小心,麻薯皮比较容易破裂。
2.
酥皮擀卷的时候,手法用力要均匀轻柔。
3.
可以用擀面棍侧面刷点蛋液粘白芝麻后再粘到蛋黄酥生坯表面,会比较容易操作。
4.
烤制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蛋黄酥上色情况适当调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