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酱小菜

(2017-12-11 14:55:41)
标签:

杂谈

文化

酱 小 菜


用各种蔬菜腌制的咸菜,苏州人称之为酱小菜。中国人食用咸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年代不得而知。有的网友称:起源不可考,至少起源于青铜器时期以前。是否起源于青铜器时期以前,正像这位网友所说“不可考”,所以我只能说不得而知。但从下面这个历史故事,可以证实中国人食用咸菜至少有70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一件重达3500公斤的玉器国宝,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是用来盛酒的巨型酒器。它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下令制作而成,现收藏在北京北海团城的玉翁亭中。这件玉雕作品就是赫赫有名的‘渎山大玉海’ 这件国宝可谓是命运多舛,它曾经被放置在琼华岛的广寒殿中盛装美酒,周围摆放着金酒杯,用来宴请群臣。而后广寒殿被毁,这件渎山大玉海也不翼而飞,直到清康熙年间,重修西华门外的真武庙时才被发现,而被发现之时,这件国宝已经被道士们当作腌菜缸使用了百余年之久。”可见食用咸菜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习惯。但各地由于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不同,腌制的咸菜方法也有很多不同,如四川人喜欢用泡菜坛子做泡菜。东北人将白菜做成酸菜。都说韩国人的辣白菜好吃,但据说,居住在吉林的朝鲜族做咸菜的本领更是一流,他们用苹果皮和其他蔬菜一起腌,使咸菜有一股水果香。他们用韭菜做的韭菜花更是鲜美无比,可惜,我始终没有口福来享受一下。在江苏省扬州酱菜和苏州吴江平望的酱菜也有盛誉。

在过去苏州有专门出售酱菜的商家,被称为酱园店。苏州城内共有几家酱园店,由于那时年龄尚幼,我已经无法说出来。只记得在我们家附近有:义隆、老和尚两家,稍远一点有:万康。随着临顿路的改造,义隆、老和尚已经不复存在,万康在十全街上还有店面,但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

当然酱园店不只出售酱菜,还供应油(当时只有菜油、豆油)、盐、酱油、醋、糖和酒,在那时油和糖还要凭票供应,因此酱菜是酱园店的主打业务。在那个生活低水平的年代,由于老百姓刚脱离战乱,虽然生活清贫,倒也安宁。但终究手中的钱有限,因此只能算计着花。所以普通老百姓家,晚饭是一碗稀饭就着一块萝卜干是常事。萝卜干也有很多种,有萧山萝卜干、常州萝卜干、还有一种状如猫耳朵的萝卜干,齁咸,还有一种青头萝卜也是咸到极致,但十分下饭。还有各种萝卜头(一种比乒乓球还要小一号的萝卜),其中奢侈品要数甪直萝卜了(苏州人也将它叫做鸭头颈老卜)。关于甪直萝卜,还有一段传说:甪直是现在吴中区的一个小镇,甪直人腌萝卜,是用整条的洋花萝卜,从不切小。据传,有一年,黄梅天时间特别长,以至于腌制的萝卜都发了霉,这使老板心痛不已。但这位老板是个节俭之人,他将发了霉的萝卜,从新用甜面酱腌制一遍。待黄梅天一过,取出晒干,没想到奇迹出现了,不但味道更佳,而且颜色晶莹透亮,如同琥珀一般,大受欢迎。从此,甪直萝卜享誉一方。现在这种萝卜还能见到,虽然价格比肉还贵,虽然口感还不错,但颜色暗淡,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了。当时还有一种酱菜叫龙须菜,味道极佳。听着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被切成极细的丝状酱菜,是否由萝卜做成,我不得而知(因为当时我还属于年幼无知的年龄段),可惜,现在市面上也不见了它的踪影。当然能做酱菜的不仅仅只有萝卜,酱茄子是由一种只有鸡蛋大小的茄子腌制而成,味道也不错。云南大头菜,是由苤蓝(苏州人称之为大头菜,北方人叫作苤剌)腌制而成,颜色呈酱紫色,现在还有,由于有一股玫瑰香气,所以苏州人也将其称为玫瑰大头菜。苤蓝在浙江南浔人的腌制方法完全不同于云南人,我没有见过他们的腌制方法,据估计,就是虽将苤蓝切成片状但并不切断,还是整个,而且还带着叶,风干后就用盐,加上用重物压实而成,很香,所以苏州人将其叫做香大头菜。不过香大头菜在酱园里是没有的,都是由南浔人走街串巷叫卖。有一次我在超市里,看见有卖,而且包装得十分漂亮,于是就买了一包,吃过后大失所望,不但没有了原有的口感,而且也没有了原有的香气,从此不再问津。还有两种酱菜,一种叫刀豆,一种叫螺蛳瓜,不知产于何地,也是不错的酱菜,现在也难觅踪影。苏州人不吃辣,但在酱园店里,也有腌制的辣椒,也有用红辣椒做成的辣椒酱,苏州人将其叫做山辣火。因为不是很辣,所以是吃臭豆腐的最佳伴侣。当然辣的不仅仅是辣椒还有酱姜、糖醋蒜等,还有一种一种苏州人称其为洋姜,但其实不是姜,不知其学名叫什么,非常爽脆。苏州人常吃的酱菜除了萝卜干以外,就数酱瓜了。酱瓜有两大类,一类称之为小酱瓜,是由长约两三寸长的嫩黄瓜腌制而成,脆嫩爽口。一类是大酱瓜,是由苏州人叫作生瓜的腌制而成。在酱园店出售时,切成一寸多长的小段,售价2分钱。将其挖去籽配以酱姜,切成细丁,和毛豆一起炒,是一道上佳的佐餐小菜。还有就是香椿头和榨菜,香椿头过去只有腌制的,感觉就是咸鲜,一根香椿头可以喝下一碗粥。现在有卖新鲜的,用来炒鸡蛋味道也不错,但它的身价已经扶摇直上了。榨菜有来自四川涪陵和浙江的,我的感觉还是四川的榨菜好吃一些。

所以酱园店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的地方,当然由于甪直萝卜在当时也是属于高档酱品,只是偶尔买一点给奶奶吃,顺便我们也能蹭一两块,更多的时间是花2分钱到酱园店去买一摊红萝卜丝(就是在一张荷叶上面由营业员用筷子夹一些腌制的胡萝卜丝,从不计量,也从不计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买卖关系。)这就是一家人晚餐的菜肴。我想可能这就是苏州人将咸菜叫做酱小菜的由来吧。当然为了省这2分钱,苏州人还有很多办法。夏天,吃西瓜,西瓜皮从不丢弃,将西瓜皮腌一下,那也是不错的佐餐小菜。将吃不完的晒干,要是谁有个咽喉肿痛,用它来泡水喝,疗效极好。或者将它切细了,炒个毛豆子,味道好极了。冬天,腌上一缸雪里红(苏州人将它叫做水雪里红),一个冬天就全是依仗它了。有时在腌雪里红的缸里,加上几颗白菜心,加石块压上几天,取出来吃时,感觉就是一个字,爽。或是腌上一、两坛干雪里红,到来年春夏之际,用来炒冬笋,美其名曰惜冬。也可以炒毛豆,也可以烧汤,如雪里红豆瓣汤,雪里红土豆汤,雪里红冬瓜汤等,浙江著名的菜肴——大汤黄鱼,也需要雪里红作伴。

那么老年人牙口不好,怎么办呢?酱菜家族有两样东西最适宜老年人了。一样是腐乳(南方人叫做乳腐),一样是酱。乳腐,分成红白两种。红乳腐又有两种,一种比较咸,另一种稍甜、颜色较深,又添加了玫瑰花,所以价格贵一些。白乳腐,也是两种,一种叫臭乳腐(浙江人的做法),另一种叫糟方,就是在乳腐里添加了米酒的糟,味道在我看来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再来说酱,酱是全中国各地都有,做的方法可能也是各不相同。在苏州酱园店里主要有豆瓣酱和甜蜜酱,苏州人家庭做的主要是甜蜜酱,它的原料主要是蚕豆和面粉。早年曾看见我奶奶和母亲做过,就是将蚕豆煮烂后和上面粉做成酱料,经发酵后加上水和盐,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数次,再经过几次搅和后,一缸香甜美味的甜蜜酱就成了。酱的应用范围很多,这里说两种苏州人的吃法。一种是,将肉切成肉丁,香豆腐干切丁,花生炒熟然后加酱一起炒,就是香甜的炒酱。第二种是,在市场上买一些糠虾(一种体型极小的虾),然后和酱一起炒,就是味美的虾酱。苏州陆稿荐著名的酱肉就是用酱配以其它香料来烧的。

以上就是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酱小菜,在那个时代或许若干个时代以前是老百姓的家常食品。现在许多专家都劝导大家不要吃腌制食品,因为那是含有致癌的物质。我不是专家我无法来证实腌制食品不会致癌,但忽然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个故事,说有几个专家在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会不会使人受伤?于是大家就纷纷开动脑筋,运用各种公式,来计算一滴水在高空落下时,会产生多大的势能。这时有一位老妇人,说了一句话:我没有见到下雨时有人被砸伤,众人一时失语。余下的,大家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