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名

(2017-07-16 14:49:22)
标签:

杂谈

地球上不管是哪个国家,也不管是何肤色的人,可以没有姓,但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能正确区分个体而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当一个孩子呱呱落地后,给孩子起名就成为长辈们的重要任务。当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富人和穷人起名是不一样的,这里富人即使没文化,他也可以花钱请有文化的人来代为起名,有文化的人起名,往往是要引经据典去找一个,既寓意深刻、又包含祝福或寄托家长心愿的名字。没文化的又拿不出钱的怎么办?只好找一些耳熟能详但同样也包含着家人的心愿与祝福,男孩如:柱子、铁蛋、长生……等,女孩就找一些含珍、玲、英、花……的字来起名。还有就是受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男孩就起长根……久根,意思就是把根留住;女孩的名字如招娣、根娣、婷婷也是铺天盖地,意思就是后面生个弟弟。因此无论富人还是穷人,有一个问题可能自古以来就无法回避,就是重名。你在网上输入你的姓名,你就可以发现全国有多少人和你重名了。在西方解决重名问题可能就是在自己名字之前,再冠以父名,甚至于祖父名,所以外国人姓名特别长(此内本人一孔之见)。而中国人的解决办法,可能得益于汉字的优越性,用“字”的方法来区分。我用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为例: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孙权,姓孙,名权,字仲谋;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结果中国古人发现还是有重名重字的可能,因此有些文人就自己给自己取号,例如:诸葛亮,号卧龙;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朱耷。真名朱统筌,字雪个、还有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八大”二字,据人解释有“哭之”、“笑之”,哭笑不得的意思。(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画家。)后世作家给自己起笔名,可能源于此吧。

到了现代我们已经没有了用“字”和“号”的习惯,农村也渐渐摒弃了用铁柱、狗娃、嘎子这些上辈人起名的习惯,于是根据孩子出生时期的政治形势来起名,建国、爱国、拥军、卫东……等男孩名,红、英、珍、妮、娜……等女孩名,就大量被使用,重名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么现代人怎样来避免重名这个问题的呢?

在有一段时间里,好像挑选生僻字比较盛行。好在中国汉字有足够多挑选余地(目前最全的汉字字库显示我国有出处汉字九万多个,常用字也有7000多个),我见到过有一位家长给他的孩子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毛㲎毳,不知有多少人能读出这个人的名字,反正我读不出来,结果查辞海才知道了它们的读音。可是在电脑上又打不出来,好在搜狗拼音法还可以手写,总算在此呈现给大家啦。显然这样起名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凭良心说,我认识的汉字也不算少了,但要认识全部的汉字,我做不到,可能连一半也做不到。所以,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和我一样,会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所以,以生僻字起名,重名的概率是降低了,但是也给自己设置了一道障碍,在以后报户口、上学、工作、出国……等问题上,可能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曾经听说过一段趣闻,说新生开学第一课,班主任老师照例要点名,结果有位小朋友的名字他不认识,他在点名时将其跳了过去,等点名结束时他问了一句,还有哪位小朋友没点到,那位小朋友就举手说,我没有,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于是这位老师用他的聪明蒙过去了不认字的尴尬。因此这样的起名现象,不仅给别人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麻烦,现在大家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这样的现象现在好像有所减少。还有一些家长在给自己孩子起名时,可能受到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影响,(小说有位男主人公叫关敬陶)将两家的姓,中间用一个字串联起来,如:江梁两家,孩子就叫江嘉梁、余水两家,孩子就叫余得水……,名字很响亮,含义也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效仿的。如姓牛的和姓曹的,孩子叫牛慈曹,字面上看没问题,听起来就不得劲了。所以俩姓婚姻的后代,能起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名字,完全是一种机缘。还有一种就是增加名字的字数,一般汉族人起名,多以单名、双名为主。中国古人为了符合世人的这种心理认知,所以大都复姓者都起单名。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大家在感觉上就有点怪异,还以为是外族人呢。大家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中国人口将近14亿,重名的概率客观存在,所以大家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来看待这个问题。姓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而已,不因为你的名字重了一个伟人,你也成了伟人。当然你也不能太厚颜无耻,你姓马,总不能叫克思吧。同样不因为你的名字重了一个歹徒,你也是个歹徒。但尽量避免使用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人名,“人从宋后少名桧”,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当然给孩子起名字毕竟是一个家庭的一件大事,这个名字将伴随他(她)的一生。一些家长就去请起名公司,有些起名者将中国的五行说,用作给孩子起名的依据。说有的孩子缺这缺那,所以在名字中间要将这些补上。对这些起名公司的起名原则,我实在不敢苟同。试想,我国每年新生孩子2000万左右,如果将这金木水火土均分一下,那么就是说起码有400万孩子缺同一样东西,想想觉得实在不太靠谱。还是回到上面我说的那个意思,重名的概率客观存在,大家一定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来看待这个问题。何况中国地域辽阔,黑龙江和海南岛,一北一南,上海和新疆,一东一西,即使出现了一些重名,对你的生活可能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有一句话,就是名字一定要起的朗朗上口,注意平仄,叫着顺嘴。特别是双名,一定要规避平平、仄仄字的选用,不要注意了含义,忽略了音调。如:你姓董,孩子出生在冬天,就叫冬栋,你姓李,叫丽鹂。一个是冬天里出生的栋梁之才,一个是美丽的黄鹂鸟都很好,但一个连起来就像打鼓,一个连起来就像在喂鸭子。所以起名以后,叫家庭成员都念两遍,这种现象就可避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 小
后一篇:风格杂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