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小
(2017-06-16 10:14:38)老 小
南方小品演员在中央舞台上的身影可谓是少之又少,严顺开是其中的凤毛麟角,他和凯丽合演的《爱父如爱子》是其中的经典。老父亲的一些行为经常要受到大女儿的批评教育,还不得不写检查。这说明老人上了年纪后,经常会做出一些让子女担惊受怕的举动,就像小孩少不更事时的行为让家长担惊受怕一样。该小品中有一段台词:……对了,有本书上说了,对待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七十岁、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对待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待一百岁以上的老人……。这就是我们口头上经常所说的:老小老小的理论依据和心理认知。
但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都知道,这些无非是小品喜剧为了演出效果而设置的包袱而已,是不可能一一对应的。但是老小老小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这种说法绝对是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前辈们的经验总结。为什么人们会将老人和儿童联系起来呢?我想,大致是这么个原因。儿童从出生那天起,面对完全陌生的大千世界是一无所知,必须要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面对成长过程的各种风险,孩童时期绝对是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而老人则是进入了一个机体的衰退期,这时候面对社会各种风险的应变能力,已是大打折扣,也变成了一个弱势群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人和儿童是处于同等地位。但是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会从弱势群体转变为强势群体,但它们中的有些个体由于各种原因,却仍然处在弱势地位。同样老年人从青壮年时期的强势地位,逐渐沦为弱势群体,但也不排除有些个体仍然强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小老小的对应,只是个相对概念,不能一概而论。
我自己也是一个年届古稀之人了,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儿童,他就是一架刚组装出厂的机器,需要不断地磨合,才能进入正常运转状态;他就是一张白纸,社会每天都会在这张白纸上画上各种信息,他只有在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才能使自己成长壮大起来。而老人不同,他是一个过来之人。他那架机器,已经运转了几十年,有些零件已经磨损、老化,需要修复才能继续运转;他的那张白纸,已经记录了无数的阅历,有些已经覆盖、重叠。有些留下的可能就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种倚老卖老的经验主义。有些留下的可能是我已经年迈,需要子女或者社会的照顾。其实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地延伸,这是一个不持任何偏见的人所有的共识。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发现,新生事物是层出不断,而且世界之大,还有许多事物还未被人们认识,一个人穷其一生,即使是专家,也只能在某个领域为大家所尊崇。何况绝大多数人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过客,所以中国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警句。同时:“老”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70岁的老人相对于60岁的人是年长者,但相对于80岁的人就是年轻人。所以它相对于60岁的人,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是少了不少,但相对于80岁以上的人来讲你还有很长的发展余地。因此不能为社会划定的老年的概念所累,过早地躺在需要照顾的窠臼中。
最近在网上记载了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赵慕鹤,他出生于1912年,山东人,此后他一直在漂泊、动荡中艰难前行,66岁退休后,开始寻找新的生活目标。先是出游世界,到86岁时,他发现孙子因成绩不佳而为考大学发愁,于是他决定陪伴孙子共同努力完成大学梦,第一次没成,再考,结果第二年祖孙双双如愿,考入大学,而且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某位教授认为完全不可能的学业。95岁时他再次因为鼓励朋友之子考研,又来劲了,再次用事实来证明了对他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到了103岁他竟然还到清华大学旁听起中国文学史……,其实他还是一位鸟虫书的专家,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写到这儿自己都觉得有些汗颜,我们只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大器晚成、老当益壮的人,但这位老人就生活在当今,就在我们的身边。他这种虚若怀谷,不断进取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人世。但他的经历是否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老人上了年纪,通过摄取必要的营养和锻炼,就能使自己这架这台机器保养得更好一些,使零件不至于过早地损坏,而使这架机器运转的时间更长久一些;多开动一些脑经,使自己的信息存储更合理一些,不至于出现一些错误的判断,而使自己这架机器受到意外的伤害而停止运转。赵慕鹤老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践行者和得益者。由于每个个体情况的不同,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赵慕鹤老人所取得的成果,也不一定都去走赵慕鹤老人走过的路。但他确确实实为大家竖起了一个标杆,值得我们去仿效。
苏州话有一句老话叫作:若要好,老做小。这句话的原意是;家庭要和睦,老人要像小孩一样,听从小辈的安排,不要事事都要小辈听从你的安排,这样家庭关系就能融洽。这是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注解的,那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呢?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赵慕鹤老人的经历是否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老年人始终要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积极向上,才能使自己的机体保持良好的活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古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