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断想
(2011-06-03 15:18:09)
标签:
杂谈 |
豆腐的断想
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可以用黄豆做成各种豆制品来丰富自己的餐桌,豆腐,就是各种豆制衍生品的基础,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到了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可见中国人吃豆腐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并且在人们生活当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豆腐不仅摆上了大家的餐桌,同时也进入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之中。用“豆腐”这个词来隐喻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情况,已是比比皆是。比如在北方人的言语当中,形容一个人因为能力低下,无论大家怎样帮助都不能有所建树,就叫做: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比喻一个人为人正直、清廉,就叫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告诫人们做事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冒进,就叫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比喻一个虽然人心地善良,却说话尖刻,就叫做:刀子嘴,豆腐心。在知识分子被贬为臭老九的时候,社会上就将他们比作臭豆腐,闻闻臭烘烘,吃吃香喷喷。可能还有许多,恕本人愚钝不能囊括。在苏州话当中也有许多有关豆腐的闲话,例如:豆腐水做,阎罗王鬼做,用来阐述事物的本来面目,倒也十分精辟。豆腐贵啦啦,还是肉惹惹(将就的意思),意思是说豆腐太贵,还是吃肉吧。这是对喜欢吃肉之人的调侃,还是喜欢吃肉之人的自嘲,我看两者兼而有之吧。和尚不吃荤,豆腐面筋囫囵吞,由于宗教的戒律,和尚是不能吃荤的,但僧人生存的营养从哪里来?可能豆腐面筋就是最好的来源了,可见古人将豆腐比作“小宰羊”确是毫无夸张之处。豆腐不杀馋,全靠热和咸,这是一个生活小常识,豆腐本身无味,但却不需要加入太多的调料,只需够咸趁热吃就行了,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豆腐本身的营养价值。在他人做事十分失败,同时又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的时候,苏州人往往会扔出这么一句话:去买块豆腐撞撞杀,这是一句挖苦他人十分刻薄的话。什么时候将猥亵妇女的行为叫做:吃豆腐,我不得而知,而且这句话,好像全国通行,可能由于豆腐是全国性的食品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