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论(一)

(2010-01-03 16:08:25)
标签:

杂谈

读书论(一)

人为什么要读书,人类自己好像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只有劝导人刻苦读书的各种教诲,引导人奋发向上的读书故事。而读书的真正要义是什么?似乎关心的人并不多,我查找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人,终于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若能与为善为乐相联系,那才应该是读书的真正要义!”他是从清朝文人王永彬所撰的《围炉夜话》“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中获得的感悟。他把读书和为善结合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还是没有脱出古人劝人读书的基本范畴。我认为“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真正要义,为善仅仅是学以致用的一个方面而已。用知识去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这才是人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不竭动力,人类只有在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前进与发展。

在远古时代,文字虽然还未发明,但人类并非没有积累在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的过程中得来的经验与教训,相反在这种与自然、与社会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是越来越多,仅靠结绳记事的方式是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了。因此,就产生了文字,文字记录下来的人和事,就成了书,不管这书的最初形式是怎样的,(是摩崖石刻还是甲骨文?现代人对书的定义好像应该出现在纸的发明之后吧)后人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获得了很多信息(现在我们可能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当时的人我敢肯定是看得懂的),诸如: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置等等。我想:像为善这样一些抽象的概念,应该要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事了。但读书这样的行为,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应该存在了。因为人类为了避免犯前人同样的错误,就必须学习,读书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当然他们读的书肯定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书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

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有人说过,假如什么日子被命名为什么什么日,什么什么节,不是这个日子有重大的意义,就是这个节或日的前提,有被弱化的迹象,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且不管这个人的讲法是否有道理,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一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方式,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竟然到了要鼓励和要引发乐趣的地步,我想这肯定是我们的老祖宗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粗话连篇续
后一篇:浅议门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