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吃杂议
(三)
北方人的幸福感,有两句话可谓经典,就是“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苏州人不太爱吃饺子,现在饺子馆开的多了,有时也会去尝个新鲜。平时主要吃米饭,馄饨是苏州人调节饮食的一种手段。它分为大小馄饨两种,家庭调节饮食的馄饨都为大馄饨,里面的馅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市场的供应情况来决定。过去家里吃馄饨也是一件大事,有一首童谣为证:“阿大阿二挑荠菜,阿三阿四裹馄饨,阿五阿六下馄饨,阿七阿八吃馄饨,阿九阿十舔缸盆。”但小馄饨却绝不是大馄饨的缩小版,它俩的包法是不同的。小馄饨包的时候,用一只筷子抹一点肉酱在皮子的中间,顺手用筷子把皮子的四角推向中间,持皮子的手轻轻一捏就成功了。由于它皮薄而象丝绸般地滑爽,苏州人因此称之为绉纱馄饨。因为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儿童以及病后初愈的人食用。苏州人偏爱馄饨,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馄饨是和着汤水一起吃的,饺子是吃好后再喝汤的。苏州点心店的馄饨,在汤里放入鸡丝和蛋皮丝,味道就更好了。
吃了连汤带水的之后,我们再来吃点喷香酥脆的点心。烧饼,苏州人叫做大饼。过去苏州的大饼种类还是比较多的,虽然都是放在烤炉内烤制而成的。但口味方面却分为甜、咸两种;形状有圆形、长方形、棱形等,其中一种状如瓦片,苏州人称之为瓦爿饼;制作方法也分为两种,一是发面的,一是油酥的。蟹壳黄,就是油酥大饼中的精品。因其大小如蟹壳,且油酥又特别足,烤好后颜色金黄发亮,因此得名。有个传说:说过去有个财主,非常好吃,但又十分吝啬。一次买了一个蟹壳黄,独自一人吃完后,发现有一粒芝麻掉进了桌子的缝隙之中,就用舌头去舔,不行,想用指甲去抠,又恐怕把芝麻掐碎了,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只见一只猫向这边走来,似乎要来吃那粒芝麻,这下他可着急了。于是他用手猛一拍桌子,对那猫喝道:“你只馋猫,竟敢来偷我的芝麻吃。”那芝麻在他拍桌子的时候,一下就蹦了出来。他用手指蘸了点口水,把那芝麻粘起来放进嘴里,嘴里喃喃地说:“有的你吃,还不如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