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说苏州人
(三)
苏州人的语言,词汇丰富且诙谐幽默,(拙文《闲说苏州话》中已有过叙述)一如苏州丰富的物产。而且苏州人的语言就像苏州的雨水那样充沛、那样细润,下在河面上,荡漾起一片涟漪,会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即使是满腔愤怒,想揍对方一顿,但在动手之前还要先征求对方一下意见:“阿要拨奈吃记生活?”当然没有一个“寿头码子”会说“好格,格么奈来吧”。因此,打架斗殴的情况在苏州很少发生,因为撒野动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人“吃的是米,讲的是理”。所以绝不耻于干那种“握屎丢(音笃) 烂泥”的事情。苏州话软糯动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柔弱无力,所以在一些人眼里看来苏州人也就缺少了三分阳刚之气,有点娘娘腔。当然苏州话也有其极大的局限性,由于吴语通用的地域有限,以吴语为载体所产生的文艺形式,只能流行于江浙沪的一些地方,但它们冷峻中蕴涵着热烈,平缓中透射着奔放,举手投足之间反映着生活的哲理,因此深受老百姓喜爱。苏州人办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但似乎缺少一点激情,有人说足球赛只能在辽宁、山东办,要在苏州办,弄得不好看台上只有小猫三只四只。这和苏州人的说话习惯、欣赏习惯有关。精致、典雅的苏昆唱腔,委婉、缠绵的评弹曲调,在苏州人听来是津津有味,但在北方人看来,远不如二人转来得生动有趣。苏州人认为“邱戏锣鼓多,诹(音周)人闲话多”。就是告诫大家要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事情,谄媚邀宠的小人。但一种思想或一种认识,要能让他人接受,首先必须要能让对方听懂、看懂或读懂,这是一个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所以即使再精彩的对白,要是不能使人理解,那么也犹如对牛弹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