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说苏州人
(四)
苏州人的处世哲学,信奉将心比心、以诚待人。俗语:“行得春风有夏雨”,就是这种心态的最好的写照。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报,但苏州人不愿意无缘无故的得到施舍。“吃亏是福”虽然不是苏州人的发明,但:“人的力气是阎罗王给的,用掉了是还会长出来的。”就是这种信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养成了苏州人勤劳、诚信的为人处世原则。水是苏州的象征,但水被用来变成黑心贩子坑害百姓的工具,是始料未及的。但水是保持蔬菜新鲜的一个有效手段,特别是以食用叶为主的绿色蔬菜,洒上少许水,水灵灵、绿油油,十分招人喜爱,是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的理由。在北方人看来似乎是一种欺骗行为,其实不然,蔬菜一旦失去了水分,一则吃口差,二则营养也差。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我看来世界上的商品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等价交换的,只能是个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价格的心理认同。值,还是不值,全在于个人的自我判断,然而苏州人好像早就深谙此道似的。苏州人喜欢吃新鲜蔬菜,因此,买菜是每天必修的功课。市场法则在这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一个在一天中第一次出卖自己货物的人,把这样的行为称之为“开开秤”,然后再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决定提高或降低自己货物的价格。或者自己的货物已所剩无几,某人愿意全部买下,这谓之:“折倒”(北方人称之谓包圆),就可以减价。买多是一个价钱,要挑挑拣拣的又是一个价钱,大家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很公道。要是一个聪明的卖家,还会给你一个“仙头”(就是让秤杆挑起),买得多的人他还会再送你一点点。这些都是期望你成为他的回头客,直至你成为他的老顾客,“多做做,少赚赚”是经常挂在苏州人嘴边的一句话。对于:“棺材里伸手——死要铜钿”的做法是十分鄙视的。当然也有一些小市民会做出一些“诹出落”(不地道)的事,如某人买东西,讲好价钱、秤好货物,付完钱后,应该说一个买卖行为至此结束。但此人顺手再拿起一些放进自己的包里,嘴里还直嘀咕:“秤头不准,东西不好”之类的话,当然就会招来一通臭骂:“六月里结婚—勿要奈个面皮(“棉被”吴语的谐音),转去吃仔烂肚肠……”哟哟,苏州人也有狠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