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苏州话
(四)
苏州的民风淳朴,又加上风调雨顺,历来人们把苏州称为佛地。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大地给了苏州人丰富多样的食物。因此在苏州民俗谚语中,对节庆的描述也十分丰富。如:“拜年拜到正月半,开开厨门看一看,还剩几块老笋干。”可想而知当时老百姓准备过年的食物要有多少。“上灯元子,落灯糕。”到了元宵自又有另一番食物,“二月二吃撑腰糕”,旧俗老百姓过年都要蒸糕、做团子。这糕一直要放到二月初二,可想而知,那糕已是绑绑硬了。但老百姓自有吃它的理由,就是可以把腰撑住了,一年干活都有劲。“祖宗亡人要吃青团子。”是说明这户人家十分康泰。因此到了清明,子孙会用青团子供奉祖先。“青竹园里一只花小狗,戳一枪咬一口。”那是对端阳节吃赤豆粽子的最形象的描述了。夏天吃西瓜要吃“雪脸三白蝴蝶子”。这种瓜皮白,瓢白,籽白,而且籽的顶部有两点黑色,状如蝴蝶。不但好看,而且好吃。(可惜,不知为什么目前市场上再也见不到这种瓜了。)七七丢巧,要吃巧果。到了八月中秋,除了吃团圆饭外。晚上一般都要结伴外出赏月。大人带着小孩,丈夫带着妻子,苏州人管这叫“走月亮“。记得小时候,有卖白果(银杏)的,一边摇着手中的铁丝网兜,一边唱:“烫手炉,热白果,香是香,糯是糯”,其时,真是挡不住那飘过来香味的诱惑,非要大人买上一些。九月九重阳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节日,要吃“重阳糕”。“糕”与“高”谐音,这里不仅有高兴的含义,同时由于人上了岁数和一年中到了九月也临近岁尾,因此,鼓励人“登高”更蕴含着“催人奋进”不要有老朽的颓废思想。大可以利用有限的时光再有所作为一番。苏州人有句话可以佐证:甘蔗老头甜,越活越清健。苏州人冬至要喝冬酿酒、吃冬至夜饭,这可能是在全国仅存的传统习俗了(当然,也可能是本人孤陋寡闻)。其隆重程度不亚于过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当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冬至也仅限于能相聚的亲朋好友之间聚聚而已了。真正“吃东吃西”的时候,恐怕只能到春节了。虽然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送灶糖元宝”就是要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年年周而复始。苏州人乐此不疲。自我解嘲:“想出划出,弄点吃吃”可能就是苏州人对“民以食为天”的注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