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4:但使主人能醉客(三)

(2008-09-10 09:23:17)
标签:

曹三公子

刘秀

文化

分类: 嗜血的皇冠(刘秀)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4:


  但使主人能醉客(三)
 
    正是由于以上重重顾虑,各级地方官员一般都会息事宁人,默认强宗豪族的特殊地位,彼此相安无事,豪族的归豪族,官府的归官府。至于由强宗豪族引发的民愤和冤情,只要未曾惊动长安,那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非曲直不管。毕竟——虽然他们很不情愿承认——在某些时候,他们还得仰仗这些豪族帮忙维护地方治安。


  你得琢磨这些地方官员的心态。他们就好比是一间上市公司,根本不在乎真实的业绩究竟如何,只要交出来的报表好看就足够了。这些官员们的报表,在那时被称作“计书”,由自己填写,在每年岁末,一级级地往上奏报,县奏报给郡,郡奏报给朝廷,汇报一年来自己辖区里的租赋﹑刑狱﹑选举等情况。而朝廷对他们的政绩考核,也主要便依据这份计书。是以,即使辖区内民不聊生,盗贼群起,到了计书上,照样是歌舞升平、五谷丰登,这边风景独好。县欺其郡,郡欺朝廷,成了当时的政坛一景。


  只要动动笔杆子,写出一份打动上级的计书,便可以仕途升迁,飞黄腾达,试问,又有哪位官员会真的费尽心力去为民除害、造福一方?当时有民谚曰:“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这则民谚,何尝不也是官员们的心声?


  话说回来,对豪族而言,不管怎样,官毕竟是官,代表着朝廷的脸面,除非是真给逼得走投无路,否则他们也不会真的胆敢去刺杀一位朝廷命官。他们也不是傻瓜,物种容易灭绝,可官你杀得完吗?杀了一个,朝廷再派一个,再杀再派,他妈的累死你为止。况且,一旦刺杀朝廷命官,这事就闹大了,朝廷为了自己的尊严,也必须非下狠手整治不可。


  既然地方长官已经容忍了强宗豪族,强宗豪族当然也很识趣地投桃报李,以各种方式向长官们表示敬意。于是,经常便有某位官员忽然发现自己的案上多了许多熟悉的金玉,床上多了几位陌生的美女。英雄不问出处,一律笑纳,从此,豪族的便是官府的,官府的便是豪族的。


  这种豪族和官府间的交易,早在西汉初期便已开始,西汉末年越演越烈,等到了新朝,这种交易更是到了公开化的程度。


  何其愈下邪?说起来,还得感谢新朝皇帝王莽的空前壮举——上自公侯,下至小吏,一律停发工资俸禄。①


  王莽是一个天真的老头,他太高估了手下这批人的思想觉悟。他想不明白的是,这些官员,个个都是严格挑选出来的,要么是孝廉出身,孝子廉吏,人品不消多说;要么是太学生出身,饱读圣贤之书,牢记礼义廉耻;要么是权贵之后,根正苗红,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可就是这些人,怎么会一旦权力在手,就无耻地堕落到贪污受贿、搜刮地方呢?


  须不知,肚腹易饱,欲壑难填。纵使高薪养廉,尚且并不可靠,更何况薪水索性低到没有?结果不难想象,史册已有明文:“天下吏以不得俸禄,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各因官职为奸,受取赇赂以自供给。”“皆便为奸于外,挠乱州郡,货赂为市,侵渔百姓。”


  当无数人义无反顾地一头钻进钱眼之时,总还是有人在仰望星空,壮怀激烈。偌大的江山,终归残存着几位特立独行的酷吏能吏,将果断出击,整治豪族。而其中的一位,在不久之后便调任到了南阳,要拿刘縯试手。此乃后话,且按下不表。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在地方上,中央政府的权力已然式微,已然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取而代之的,是以暴力和财力为后盾的强宗豪族。数年之后,群雄纷起,豪族争霸,而王莽那貌似强大无比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攻击之下,显得是那么地不堪一击。


  《易》云:“履霜,坚冰至。”诚不虚也。


  ①此举空前,但非绝后。南北朝北魏早期也曾重拾此举,然后,便真的是绝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