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已成烟 · 雨夜读图


标签:
摄影芦山箜篌花如烟杂谈 |
分类: 人间四月天 |
《花已成烟》写下这个题目时,夜正是下着雨赶来了,它不寂寞。淅淅沥沥的雨点又敲打着路灯下的光晕。所幸那光晕也是习惯了在江南的磨练,雨蒙蒙中愈发地璀璨起来,它是夜的一团黄色缀花。
临窗的一角立着一个木质的画架,月牙白的纸上三维着铅色的球体和正方体。它们似乎为自己是经典的范例而高傲着,漠然然地不为玻璃外的滴答滴答所动,正襟危坐在那里。被侧光皱褶在纸的留白处或灰或白,隐现着笔力滑动的径线、趋向。细细的弧线型态,在淡淡的铅色中编织了出铁质的坚硬感。看着看着,雨越发地瓢泼去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却偏偏想起这一句“阳光依然强烈如初。它那不耐烦的画笔正描绘着世界。”世界,一个球体叠加在正方体上的静物。
此时的网络聊无深夜,眉页上冒出的红色提示夹杂着喜欢,问候,报忧,“敏感词”等等。有伊箜来访,深喜她虾米音乐的古韵空灵,不由百度到“箜篌引”最初的版本:“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又见有摘录史上无数文人骚客新作“箜篌引”,而我看最凄美不过《公无渡河》。
“白发狂人妻本哀,夫君乱流作渡滩,一曲箜篌浊提壶,其奈公何不识岸?”欲将这些噙泪的叹息送给伊箜,不想新浪却说“敏感词”,奈何!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是语言而不是词。”我看着上传的徽式四月天照片,突然感到这个四月写满了语言而不是词,过去的四月是如此的透澈、温婉、绵长、喜忧参半。晴晴雨雨,飞逝流光。城春草木,水波潋滟。不知不觉,春已经回去了。留下可视的、可见的,真是凝固的瞬间啊!而这个瞬间不论是长焦还是短镜,远拍还是近摄,有太多会心一笑的痕迹。
此山、此水、此地,相见何其亲切熟悉。山依旧,水依旧,只是换了季节,换了色彩,换了笑痕,换了焦距……穿行在那些如烟的花丛中,看大地笼罩我,大地的穹隆,常常,那是生活的一半。——(特兰斯特罗默)
静悄悄的房间。读图。写字。我穿过一片黄铠甲的森林,慢慢走进自己,向雨夜传递着信息。
照片里的人正年轻,照片里的风景正年轻,你们是我的语言……我是你们搜索中的词。也许渡过了这个花已成烟的季节,依旧正面可入诗,反面可入世。
照片里的人正年轻,照片里的风景正年轻,你们是我的语言……我是你们搜索中的词。

穿行在那些如烟的花丛中,看大地笼罩我,大地的穹隆,常常,那是生活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