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由於上海市民基本擁有自有住宅,未來房地產市場重點將轉向其他市場。
香港《文汇报》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鄭相義 [ 2006-08-26]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日前向本報表示,上海市居民目前基本都擁有自有住宅,今後以住宅為主體的市場結構將向以商業、工業地產為主體的市場轉變。同時他指出,由於限制外資,強徵個稅政策威力的逐漸顯現,內地住宅市場價格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但大幅下跌的情況不可能出現。
陳國強是在昨日舉行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海論壇上接受本報專訪時做以上表示的。他認為,上海房地產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已經走過了一個完整的周期,鑒於上海市居民已基本擁有自有住宅,未來上海市將改變以住宅為主體的市場結構,商業地產、工業地產及物流地產等此前被關注較少的的地產項目佔整個市場的比重將越來越大,這也是內地房地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上海市民基本擁自有住宅
面對內地房地產市場連續的調控政策,深圳、北京等城市房價依然逆勢強勁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調查顯示,今年二季度深圳及北京的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14%和9.5%。陳國強分析,二季度交易的高檔樓盤佔總交易量的比重較大,是托高市場均價的主要原因。
本季起京深樓價漲幅放緩
對於內地房地產市場後市的預期,陳國強認為,由於此前房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房產企業的項目運作周期拉長,導致上市樓盤減少。從供需關係的角度分析,供應減少,而需求沒有減弱,就會產生房價上升動力。但由於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像限制外資,強徵個稅等政策的威力將在本季度開始逐漸顯現,這兩種力量將相互抵消。
他預計,從本季度開始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漲幅將放緩,內地整體房地產價格會在目前基礎上持續一段時間,但大幅下跌的情況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