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游记(10)

标签:
旅游文化美食 |
美食篇(3)——布鲁塞尔的烤排骨
循着“特”的思路,我们继续为三餐奔忙。期间,尝过鸟结镇出产的正宗鸟结糖,吃过里昂的驰名烤饼,等等,长了不少见识。不过,如今若将它们放到博客这个大盘子上,让见多识广的博友们品尝,要获得肯定,结论最多是:虽各有其“特”,但明显地特“点”不足。
那么,具备哪些特点的美食才算够“特”呢?一边旅行和实践(吃),也在一边思考这个问题。博主不才,一时间还理不清个中头绪,情急之下抓了以下这么几点,看看中不中:
1、来自普通食材,即老百姓可以承受;2、将普通的食材做得特别好吃,即色香味俱全;3、东西好吃价钱却大众化,最好是便宜、;4、吃东西的场所独具特色,即物质和精神都得到好的享受。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终于有一家餐厅满足了我们这份期待。
先上菜(如图片)。这是餐厅名闻遐迩的烤排骨。有西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猪排骨,那是很普通很便宜的食材。烤,也是老外处理肉食的基本方法,尤其在夏天,几乎每家的阳台上都有烤炉,到处散发着烤肉的焦香。可这家店的烤排骨,肉嫩、骨松、汁多,正是色香味俱全,配上洋葱沙拉、烤土豆和大蒜酱,怎一个好吃了得,否则,一上就这么一大片,正如博友评价“马赛鱼汤”所说的,光看就饱了。
http://s6/mw690/001nFG65gy6UrMQm6rz15&690这里可不,每位食客,不分男女老少,面前放着的都是这么一大片,只见盘中物如被风卷残云一般,一伙功夫剩下的只有可怜的几根小骨头。我们邻桌坐着一位学生模样的中国姑娘,中国式的蒸排骨顶多吃个三五块,也就是一条排骨剁出来的量。现在可不,转眼间一大片就进去了。
装骨头的小箩筐、擦手的纸,全部放在桌旁帮助提高吃的效率,绝对不用担心店家默默唧唧拖延时间。紧接着,“添加”声此起彼伏,弄得跑堂的伙计往来穿梭,应接不暇。原来,这里的烤排骨不仅好吃,而且管够。试想,鲜美的排骨,配上上好的红酒,再加上三五好友,这得吃多少才够啊!可店家就有这种自信——管够。就连邻桌这位学生姑娘,一大片过后再添了大半片(再添者可选1/3片、半片、2/3片和全片),同样是转眼就进去了。
东西好吃,足令食客不顾自己的消化能力,但总不至于让他们不顾荷包的承受能力吧?价格,是这家餐馆的又一绝活。吃的,每位仅收15欧元,别忘了,是任吃;喝的,桌面的红酒,按喝了多少计费,同样是既好喝,又实惠。
说完这物质享受,接着该说说有什么精神享受了,具体地说,就是吃饭的环境如何。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当年在顺德吃“乌糟鸡”。友人带我到他的家乡顺德,说是一种叫“乌糟鸡”的菜可以一尝。所谓“乌糟”是广东方言,即邋遢的意思。这邋遢的东西怎么能吃?经不住劝说,走过曲里拐弯的胡同,淌过污水横流的窄道,坐在左右摇晃的板凳上,我终于尝到了味道的确不错的“乌糟鸡”,意即产自肮脏环境的美味。多年过去了,鸡味已全然淡忘,可此等环境下如何炮制美食的思考,却一直萦绕于脑际。
可这家饭店,不仅里外飘荡着肉香,而且,四周还散发着书香。我们到得较早,趁着人少声息之际,一尺一尺地丈量这座建筑物的纵深,一行一行地浏览书架上的藏书(各种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甚至古希腊文的图书,让我这个外行看了好一阵子热闹),一件一件地品味那些雕塑的真意,。。。。。。可以不夸张地说,拿掉那些红酒,搬走那些餐桌,适当改放一些家具,这里就是文豪的书房、出版社的工作室、名商巨贾的图书馆、或以书会友的小型俱乐部。总之,怎么看都不像酒肉穿肠过之地,倒像理想心中留之所。
http://s7/mw690/001nFG65gy6UrNQHMDcc6&690http://s6/mw690/001nFG65gy6UrOfUa339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