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游记(9)

标签:
旅游文化美食 |
美食篇(2)——马赛鱼汤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形成了中国人的三餐事,无论是食材、烹艺,还是食法,都有很大的差异;还由于中国天灾人祸多发,填饱肚子往往成为“活着”的要义,故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这就造就了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会吃、爱吃的“民族性”,也形成了美食观中的追求新、奇、特的个性。
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的美食思维自然也深深打上民族性的烙印,好在儿子对西方美食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的觅食之旅也就有了中西合璧的意味,收获显得更为丰富。
上文说到的色香味搭配、广泛运用奶酪、好菜配好酒等,对我们既“新”,也“奇”,但一路走来,就显得“特”味不足。在中国,“新”难常新,“奇”也会见多不怪,唯有这“特”才日久弥香,皆因她有强烈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色彩支撑。比如鸡,在广东流行吃白切鸡,享誉河南的是道口烧鸡,到了东北鸡成了炖蘑菇的材料。
正在我们踌躇如何做好“特”这篇文章时,行程到了法国马赛。儿子翻开随身带着的那本厚厚的旅行指南《法国》,看到了极具特点的美食介绍:马赛鱼汤。这款美食到底有什么特色,书里面有很多资料,由于太多法文,这里只能借用维基百科的定义以飨博友:“马赛鱼汤,法国美食的至尊料理之一,是来自法国地中海沿岸的复杂鱼汤,也是普罗旺斯美食的光荣,做法随地方而变,但通常公认马赛地区的配方暨烹调方式为最地道。”
第二天晚上,我们按图索骥来到离酒店不远的一家饭店,确认是获得米其林认证的那家最负盛名的马赛鱼汤店后,一问方知道不预定是根本没有位置的,加上法国人吃晚饭,往少里说也要三个小时,等位也不现实。我们只好预定次日的晚餐,再问才知道标准的马赛鱼汤必须提前48小时预定。怎么办?行程的安排并不允许我们等到鱼汤熬好。好在这里居然也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即可以预定当天熬制的鱼汤,只是份量要小得多,材料要少得多。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http://s12/mw690/001nFG65gy6UmDhRZ593b&690
一边落座,一边庆幸没有足够时间让我们订上这道大菜,不然,即便可以打包,那足够吃到我们上飞机离开法国。但当天定制的是否有足够的含金量呢?让人不得不怀疑。我们遂认真研究菜谱。首先,真正的马赛鱼汤必须采用地中海鱼产,这一点没问题,只是鱼的种类未必都是牙鳕、海鳗、鲱鱼、赤鲉等名贵品种;其次,配料用的是橄榄油、洋葱、番茄、大蒜、西芹、茴香、百里香、葱、桂叶、番红花、柳橙皮等,相信这也是品种和数量多寡之差,应无所谓。只是未见方才俯于船上的龙虾及其他贝类,经了解得知,原本的配方并不包含贝壳类海产,所见的或许只是噱头和点缀而已。含金量不同是肯定的了,反正第一次吃,只要过得去就行,我们也就不太较真了。
http://s9/mw690/001nFG65gy6UmEKv9Z658&690
轮到我们了。小吃、验货、大碗汤、鱼、……先说这汤,有鱼味,有草药味,有咖喱味,有奶油味,……分量够足,一大碗,稠稠的,比中菜的羹略稀点儿,营养成分也一定非常丰富,总之非常特别。
http://s2/mw690/001nFG65gy6UmTSQxMJb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