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欧游记(7)

(2015-07-15 15:29:46)
标签:

旅游

文化

南欧游记——行路篇(完)


终于又回到法国的道路上了。从摩纳哥进入到法国,从马赛回到巴黎。

不知怎的,原本想将法国这个此次自驾行程起点和终点的国家给予浓墨重彩的描述,可写了大半圈之后,才发现,将前面写的最好的词句汇集起来,那就是在法国的驾驶感受。


但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前面既缺少共性的概括,又缺少个性的细描,何不在此将两个都补上。

  共性,那当然就是欧洲——至少是我走过的这些国家——这里的汽车文化和道路文明。所到之处,见到的只是点到即止的指示牌或警示牌,极少见到监控摄像头,从未见过警察查车,沿途也未见到任何大小事故、未见任何大小车辆抛锚。

  说到车辆,从罗马到巴黎、从乡村到城市,路上跑的绝大部分是小型车(大体相当中国的QQ),甚至微型车。欧洲人对豪车的态度,出手没有中国富豪那般阔绰,迷恋没有中国富二代般疯狂。然而,他们从环保和实用的角度重视小型车——它们技术性能优越、材料质地可靠、并得到良好的维护保养。单从排放可以知道,城市车辆密度之高,几乎停满大街小巷,却未对空气产生“北京式”的影响。

说到道路,既未见到美国式单边四、五车道的高速公路集群,也未见到中国式高速路那种宽阔、排场甚至铺张。诚然,人口密度、车辆保有率等方面各有差异,但说到底还是人的素质差异。

无论车的大小,到底是人在操控的,无论路的宽窄,也是为人所驾驶的车辆铺就的。人是汽车文明的载体,交通规则,是道路文化的基石。车流的速度、路面的整洁、车与车的和谐相处,全部表现在驾驶员的遵章守法上,表现在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道路彻底杜绝了违章现象,恰恰相反,某时某候违章甚至比比皆是。比如超速。许多路段的最高限速标志为时速130公里,但驾驶车辆大大超过此速度的司机大有人在。一般地,以限速速度正常行驶的车辆保持在道路右线,道路左线则用于超车。我看到,超车道上的车辆,大多以170-200公里的速度飞驰,瞬间在我们这辆130/140公里时速的小车前面消失的无影无踪。超速违章绝没有什么好开脱的,但几乎杜绝了无知违章、愚昧违章、取巧违章、刻意违章乃至恶意违章,则是值得夸耀的。

再说个性。在法国开车,最大的享受莫过于人、车、路、景的有机融合。人在车中、车在路上、路淹没在美景里。蓝天白云,与他国似无二致,但大地,则得天独厚。少了奇峰异石,多了低山缓坡,少了沟壑纵横,多了沃土良田。和煦的阳光,将灿烂的金色,慷慨地洒在大地上,映衬在一行行、一垄垄的葡萄架里,翻卷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薰衣草上,最让人叫绝的是那延绵不绝的牧草原,碧绿一大片、金黄一大片、半绿半黄又一大片,这片片相连的波涛,编成了无与伦比的大地美肤,散落其上的爿爿农舍和漂浮半空的袅袅炊烟,写就了工业化时代的牧歌般生活。这令我想起儿时常挂嘴边的那句词和萦绕脑海的那幅景——锦绣河山。

  江山如此多娇,引拿破仑等竞折腰。然而,大地秀美,人民幸福,既有上苍慷慨的恩赐,也是法兰西民族勤劳智慧之应得,更得到长治久安的“共和”制度的庇护。这片土地滋养的文明,相信还会更深远地影响世界。
图注:以下的图片,与真实的所见相比,可谓挂一漏万。
图注:何况还是车辆高速行驶时拍摄。
图注:何况老天还时而不懂成人之美。
图注:只好拿别人的作品凑凑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