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冬奥会的争论

(2010-02-17 09:54:14)
标签:

文化

如何看待奥运会在温哥华的举办

http://s9/middle/4b746f29g816cb9e82cb8&690

 

奥运冬季会开幕前夕,夜校的老师布置了一道写作题,题目是《如何看待奥运会在温哥华的举办》,然后,一如以往地加上一句,“我不在乎你们的具体看法”。

习惯了“唯上”思维的中国学生,脑海里还强烈地翻腾着北京2008夏季奥运会的幕幕场景,还深深地记得那一刻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给国人带来的自豪感。“支持”,难道这还有问题吗?

老师显然看出大家的心思,每个人发了一篇刊载在当地《温哥华太阳报》的文章——《On the eve of Vancouver’s Games,some reasons to celebrate》——给大家参考。

文章开头写到,“随着赛事的临近,为此付出数以亿计投资的加国纳税人,正在置疑此项投资的价值,……”

其实,自200372日温哥华获得2010冬奥主办权以来,关于是否应该在这里举办这项赛事的争论就一直没停止过。根据最新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大多数全国其他省份的国民相信,2010冬奥会将会带来正面影响,然而,多数卑诗省(温哥华所在省)省民,却对此持怀疑态度。

安格斯里德公司(Angus Reid)上周四(128日)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冬奥会产生的影响的三个选择——正面、负面、不确定——上,全国有73%的人相信温哥华冬奥会会有“正面的”影响,可是卑诗省却只有50%的人同意此看法,更有31%的受访者认为作用是“负面”的,剩下的18%为不确定。

而且,卑诗人支持反冬奥会活动的比例也高于全国,有30%的省民“非常支持”或“一般支持”;全国则只有15%的人持同样观点。

据有关媒体报道,卑诗人表现出的奥运热情不高,大多出于以下原因:

经济仍然低迷;场地、设施建设会给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麻烦;环境破坏;对原住民保留地的破坏;保安压力;等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将举办冬奥会花的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由于在这里生活了一些时间,对加国国情、民情多少有些了解,因此,我对民意调查结果没有感到“分外”意外。

首先,这里的民众几乎丝毫没有借助奥运“彰显国力”、“显示制度优越性”、或“空前团结”之类的情结。

其次,往往不愿意被“常规”以外的事情,扰乱原本平静而有秩序的生活。

最后,就是在乎生计,在乎实实在在与他们相关度更高的事情,比如交通、环保、无家可归者的安置、社会治安状况、等等。

上述观点尽管尽在“情理之中”,但我还是认为,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温哥华位列“世界最宜居住城市”之首,理应为之,因此,我在作文中写到:

我支持在这里举办冬奥会,理由是:1)这个世界太不太平了,阿富汗战乱、伊朝核危机、索马里海盗猖獗、海地大地震、……国际社会需要有“盛事”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人民需要有放松身心的活动来排解内心的焦虑,选手们需要有这样的地方来一尝人身价值的体现,总之,温哥华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和和平的环境,理应承而担之。2)加拿大、卑诗省和温哥华市长期以来固守着眼美国、依赖美国的保守经济模式,让加国经济吃了缺乏活力、缺乏后劲的亏,举办奥运不失为一次“激活”的机会。3)重大基建项目可以借奥运启动并生效长远,……

完稿之后,我再次思考老师布置此作业的目的,我忽然悟出,虽然这里的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的癖好,却倾向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多维性,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争论中的支持或不支持,而且还有争论以外的意义:

首先,对奥运的评价,已经越来越不是单一的标准;其次,不同意见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而不会沦为“异己”;最后,事实上,“不同的意见”,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弥补或修正“绝对正确”结论的重要机制。

我在文章最后写到,“尽管我强烈支持奥运,但我也认同,由于奥运引发的争论,本身就是文明的进步,从而也是一种进步的文明”。

写于2010冬奥会开幕式当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