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懒妈读书会汇报:孩子的画与孩子的成长(多图)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公益活动 |
懒妈读书会已经举办了两期,分别在皮卡书屋望京馆和万柳馆。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是《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系列,该书的译者于群也一起参加了读书会。
读书会的形式是集体分享和讨论,椅子摆成一圈,大家围坐在桌子周围,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他对书的感受、自家的体验或是提出困惑。这样的交流让我们都受益匪浅。我很感谢妈妈们的真诚,因为同为父母,很多问题和疑虑都是相通的,那种心对心的交流,那种相互的理解和体贴,令读书会的气氛很温馨,这很让我感动,也感受到内心的滋养,大家在一起,彼此给予鼓励和力量,也是读书会的另一个收获。
读书会上,我看到很多都是夫妻两人带着孩子来参加,一个人在外面陪孩子,一个人参与讨论,有一些父亲也参加了懒妈读书会的讨论。还有一些妈妈并不住在附近,为了参加读书会,带着孩子从比较远的地方赶来。望京读书会上,有五位住在一个小区的妈妈们,带着孩子的作品,一起从奥北赶过来;万柳读书会上,小鹅的父母带着小鹅和他的厚厚两大本绘画册,很早就从上地来到万柳。有一位妈妈是看了《新京报》上面的活动预告过来的,而我和皮卡书屋都没有联系过《新京报》,在这里对默默帮助我们的这位报社朋友表示深深地感谢!在此也向其他帮助和支持懒妈读书会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第一本书的读书会主要围绕着“孩子的画与孩子的成长”这个主题,万柳读书会的妈妈们,宝宝年龄段集中在3-6岁,望京读书会宝宝年龄主要是0-3岁,所以两次讨论的主题,虽然都是关于孩子画画,却不太一样,但是都非常有代表性。
大家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不爱画画怎么办、如何引导?要不要上绘画班(是放任涂鸦还是系统学习、几岁开始学)、如何让孩子画得精彩?(我的孩子画得好不好?)何时让孩子学颜色(能否涂色)、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绘画环境和用具......
关于在读书会上大家讨论的焦点话题,我会在第一本书的四期读书会结束后(本周日在三元桥、4月10日在劲松,点击此处报名参加),汇总大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集中写一篇总结,欢迎届时围观。
通过和妈妈们的交流,我有些痛心地发现,一些原本热爱画画、而且能够通过画画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孩子,在参加了绘画班或者幼儿园的绘画课之后,反而不会画画了。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过早认字、妈妈给孩子画形象、妈妈不支持宝宝乱涂乱画等等,之后宝宝就不热爱画画或者对画画这件事信心不足。
我在万柳读书会上朗读了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运用自己的手和脚让世界发生变化,
那种变化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肌肤来感受。
然后,思考、制作、画出来。
并且,热衷于这种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为什么?因为——
这里体现着作为文明生物的人类的本性;
这是人类不断学习、发展的根本幸福所在。
早期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动手制作和绘画等“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游戏。
这段话的背后,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涂鸦和绘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是一种兴趣爱好或者技能,这是孩子的一种游戏,是孩子发挥创造和想象的手段,是孩子表达内心感受的最直接方式,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与技能和爱好无关。而且,任何超越孩子年龄的绘画技能教授,都会阻碍孩子这种随意发挥和表达,其实阻碍的是孩子正常的发展。
关于要不要上绘画班的问题,《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的作者于群专门写了一篇博文,她自己曾经在儿童美术机构工作过,加上对于美术教育的专业眼光,所以分析得十分深刻,博文链接:要不要上绘画班
以下汇总一些参加了读书会的妈妈们写的博文: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懒妈读书会、要不要上绘画班
儿童画的生命力——懒妈读书会后记
用画笔书写童年----参加懒妈友童读书会
接下来,上照片啦:
(感谢皮卡望京馆的一位帅哥和皮卡万柳馆的一位美女为我们拍照)
虽然说是懒妈读书会,也有爱交流学习的爸爸们参加(据说都是被妈妈们派来的,孩儿妈在外面陪孩子),这位模范老爸被大家一致评为“最用心的好爸爸”
皮卡书屋望京馆一角
妈妈们在一个房间里读书,孩儿们在另一个房间读书,大家各忙各的
妈妈们讨论时,这位小美女静静地在一旁沉思,那样子实在太可爱了,我忍不住偷拍下来
皮卡万柳馆:妈妈们正在交流
小鹅妈妈带来了厚厚的两大本宝宝作品
这位妈妈和我们分享手机里拍摄的宝宝作品照片
懒妈读书会报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466e00100pn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