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外儿童绘本中的图书馆形象(三)
(2011-01-19 15:12:32)
标签:
转载 |
分类: 资源共享 |
上文提到的弗朗齐斯卡·比尔曼的这只狐狸,一反过去故事中的反面角色,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欢乐和遐想。其实,在国外的一些儿童绘本中,不仅是狐狸,连狼的形象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颠覆,特别是与阅读和书邂逅的狼。来自希腊的贝琪·布鲁姆的《一只有教养的狼》就是一例。其实,一看到书名我们就应该明白这本书的主题应该是有关读书与修养的故事。但因为其中也涉及到了“图书馆”这一公共服务机构且风格幽默风趣,故自觉值得介绍。一只漂泊的狼来到了一个农场,看到几只动物正在阳光下看书。先是很惊奇,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动物看书的。接着想用自己的“武力”在动物中取得自信和地位。不想令他吃惊的是,没读书的动物怕自己,而正在专心读书的动物不仅不怕,反而对其嗤之以鼻。大野狼可不喜欢自己受到蔑视,询问后才得知,大家蔑视自己的原因在于“没有教养”!于是,自尊心严重受挫的大野狼开始上学,学习读书和写字、到图书馆大量阅读、到书店买故事书读,每一次取得一些努力都跑到几只小动物面前去获得“肯定”和“认可”,可每次又总是被否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在这种寻求肯定和激励的反复中,大野狼终于成长为“一只有教养的狼”,得到了几只小动物的认可,并成为了好朋友。本书的亮点很多,可讨论的话题也很多,而绘者帕斯卡·毕尔特通过图画中的一些细节为我们细微地展现出了大野狼的不断成长,在大野狼的形象变化上,从一丝不挂到带着眼镜、到穿上衣服又到带着礼帽,其实都是一只暗示和表征。而涉及图书馆的部分不多,但同样精彩:
大野狼学习读书写字后,在爱读书的小动物面前仍被否定,于是
“……他直接跑到图书馆。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努力学习,连图书馆里布满灰尘的旧书都读了一大堆。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他可以流畅地念书,不需要丝毫停顿了。
‘现在呀,对他们来说,我一定是最棒的了。’他自言自语地说道。”
图书馆,作为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恩泽滋养了世上无数的求知者,当然在这求知者的队伍中,也包括故事中的大野狼。于是,被别人否定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到图书馆通过阅读来寻求提升自我修养的捷径。这应该是图书馆的地位和功能的最直接体现。而且,图书馆馆藏中的那些“布满灰尘的旧书”(应该是古籍吧?)应该在世人的眼里充满着神秘和神圣感,似乎阅读这种书的人都是学问高深的老学究了。所以,大野狼在充分充电之后,满怀信心地觉得自己的学问一定超过了那些小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