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
标签:
杂谈 |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
[注释]
1.小蘋:歌女名。
2.心字罗衣:一种衣领绣有心字图形样式很美的衣服。两重心字:两个篆书心字结成的连环图案,象征男女心心相印。有这种图案的衣服为当时歌女所穿的流行衣衫。
3.彩云:由李白诗句:“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化出,比喻美人,这里喻指小蘋。
这首词的作者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宋仁宗宰相晏殊的第七子,北宋婉约派词人。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喜爱。个性耿介,孤芳自洁,傲视权贵,不慕势利,从不利用其宰相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一生仕途不顺。能文善词,自立规模,与其父齐名,合称“二晏”,分称“大晏”、“小晏”。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其父之上。《白雨斋词话》云:“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词风哀感缠绵,浓挚深婉,清壮顿挫,沉郁悲凉,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其小令语言和婉清丽,感情真挚,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尤负盛名。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的名篇,为怀思歌女小蘋所作。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按照“眼前—去年—去年之前”的时间顺序来说相思,深情难诉,意境绝美。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这两句参互成文,互相呼应,对偶极工,意境浑融,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午夜梦回,只见楼台已闭门紧锁,帘幕低垂;宿酒方醒,但见那帘幕已重重低垂,楼台紧锁。这是写眼前实景,“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不论外面、里面,都是非常清冷凄寂的。“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歌舞豪华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音尘断绝。“梦”在小晏词中出现频率很高,多有深意,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景,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词人在寂静的深夜,孤灯独对,借酒浇愁,梦残酒醒,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这两句借景抒发寂寞伤感之情,烘托内心孤独的春恨之苦,定下了全词感伤凄凉的基调,词人“梦后”、“酒醒”恍惚痴迷的神态,又给全篇蒙上了一层虚幻迷惘、神秘空灵的色彩,为后文书写离恨和初见的深情作了铺垫。
“去年春恨却来时。”
转入追忆,点明“高锁”、“低垂”的原因。“去年”两字,承前启后,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也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去年的春恨今年又起,自从分开后就没停止过,大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原为五代翁宏《春残》诗句:“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微?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小晏将其拈置此处,从追忆又回到现实,是人物心境的写照,配衬得宜,浑然天成,比翁诗用意更深,更见出色,在情感上掀起全词的第一个高潮。晚春之际,花落纷纷,诗人独自站在落花之中、微雨之下,看燕子亲昵,双双飞舞。画面无声,但无言的春恨却早已泛溢画面之外。燕子尚且是成双成对,词人却形单影只,再加上这残败的春景,他越发觉得凄凉寂寞,迷惘感伤。“落花”、“微雨”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人独立”与“燕双飞”,有情与无情、有知与无知,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人的孤独,因而引起了凄楚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难为怀,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构成凄艳绝伦的意境。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进一步追忆示现,把过去出现的人物、事件,写得如在眼前一样。语气郑重,语意肯定,突出了词人对小蘋的耿耿难忘。“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经历,也是“春恨”的缘由。小晏好以属意者的芳名入词,小蘋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见时的形象,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小蘋穿着绣有双重“心”字的薄衫。没有深情,哪会记得其衣衫的细节?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典化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小蘋服饰,衬托小蘋人美情深,令人难忘。词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蘋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琵琶弦上说相思。”小蘋羞涩,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心中的情愫,在弦上唱出了相思。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写得缠绵缱绻,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此用典修辞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再掀高潮!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当年照在她身上的明月依旧还在,她的身影也似乎还坐在不远处,怀抱着琵琶,抬头对他嫣然一笑呢!全词到此戛然而止,而小蘋的容颜,如彩云一样,妩媚多姿,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一番。歌舞宴罢,欢尽人散,灯火阑珊处,朦胧月光下,执手相送美人归楼,该有多少呢喃情语,依依恋情?这明月今夜照着自己相思怀人的悲伤,也曾经照过自己与小蘋相聚之欢、离别之痛。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这两句借明月兴感,出语俊逸,与首句“梦后”相照应,绾合今昔,感喟无穷。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当时明月在”的“在”,有“在在如是、念念皆在”之意。像彩云一样的小蘋,在当时与现在,在梦里与梦后,在醉中与酒醒,何曾不是“念念皆在,在在如是”啊!“在”与“归”的对照,不言怀人,而怀人之意自见。但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歌舞散尽,往事如梦,一切如彩云般化为虚空,只剩明月映照孤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