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记》注·导师

2022-10-28 09:04:08
标签: 杂谈

幕门即导师

杜环在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被阿拉伯军队俘虏。其时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唐人称之为白衣大食)刚刚灭亡。据阿拉伯史,阿拔斯王朝(公元750—58年,唐人称之为黑衣大食)初建,阿拔斯王朝早期建都之城名安巴尔(波斯语,意为粮仓和市场),安巴尔所属大区即为 Agula(叙利亚语,今伊拉克库法地区),Agula也被认为是广义上的都城。

至公元762年迁都巴格达。而杜环恰好在宝应初年(公元762年)归国。其被俘时已距穆罕默德百余年(穆于公元632年归真),游历阿拉伯的十二年正是黑衣大食即首都在Agula的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

杜环归国后著《经行记》,记述了其历程。

书中言“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暮门“一词,各种解读甚多,聚讼纷纭。

但研究文义,此大食王显然指的是阿拔斯王朝的君主,不可能是指穆罕默德。先儒陈垣先生以为暮门是摩诃末(穆罕默德)的音译,是不可信的。

 那么暮门究竟对音何词呢?解决这一问题,单纯依靠史料是不够的,必须更多研究汉文及伊文献。

有关阿拉伯学者考汉文翻译伊文献中读音近似词,如伍遵契《归真要道》里的“摩敏”,刘智《天方典礼》的“穆民”,均为经堂语的常见词。

有学者指出,其对应词阿拉伯语为mumin,意义为信士。其复数形式为mu/minin, 若前缀加Emir-al,则其义为“信士长”。

伊斯兰有语词Emir-al muminin,在《册府元龟》卷975里音译作异密牟尼,在《新唐书·地理志》中译作茂门王。

由此可知,“暮门“其实是muminin的拟音,并非是人名,也不是地名,而只是一种教士的代称,可以称作导师或者教父。

 另按:Emir-al muminin一词,《新唐书·地理志》译作“茂门王”,实际上茂门也就是暮门,现代学者译作“信仰者之王。那么Emir-al muminin即相当于阿拉伯之宗教领袖哈里发称谓。  

   按照伊教法,“一切信众皆平等”。早期的阿拉伯国君主一般不自称国王,而称哈里发(意为继承者)或信士长,以表明自己忠于穆罕默德,不敢僭越。

阿拉伯帝国分裂后,诸小王朝哈里发才开始有自称国王者——如阿卜德瓦德王朝(公元1235—1554年)君主叶格米拉斯,不称哈里发,而让国民称自己是国王。

综上,Emir-al muminin一词,应当译作信士长或者导师。白寿彝先生译作“信仰者的领袖”,也是准确的。

(参考《简明阿拉伯伊斯兰史》,钱学文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90页。)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