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正看着你
我正看着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88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教书不累人》

(2023-03-21 17:55:22)

现如今,我们经常会听到“幸福指数”这个词,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这几年,在教育中也一直都在讲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然而,如果把这个问题抛向我们的老师,得到回答几乎都是“不幸福,好累!”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参考国内外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倦怠”、“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生理健康”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五个方面对教师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教师的累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工作压力,二是工作倦怠。

 

 

前几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研室的万伟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研室第六期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生存状态研究》,后来相关课题又成为无锡市市委宣传部的专项资助项目。在研究中,我们感觉教师的累情有:教师角色期待神圣化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束缚、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给教师带来的身心枷锁、教师教育思想的贫乏、教学行为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封闭”与孤立、师生关系的对立化等等,概括地说,可以用“忙”、“盲”、“莽”和“妄”来形容,它们是造成教师累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学生累的间接原因。

 

 

1.教师累在“忙碌”

 

 

教师教书的日常事务和常规工作本来就比较多,几乎具有“无边界性”,但只要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能够抓大放小,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而有些教师却总是喜欢事必躬亲,事事到场,事事插手,亲自过问才放心。这种重“管”不重“理”的教师的工作方式只能让自己感到身心疲惫,也让学生感到心理紧张。教师除了这种忙“里”还要忙“外”,会议、研讨、比赛、进修、培训,让教师赶来赶去,其中一些教师并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只能让教师忙而无效,因此而调在一起的连课和合在一块的作业只能“拖”累学生。

 

 

2.教师累在“盲目”

 

 

教师的工作还具有“不确定性”,但许多教师把教书只理解为技术活和力气活,凭经验和模式做事,不懂得研究和反思,不懂得改进和变化,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只会“一视同仁”。教师的这种“想当然”只会造成教师的盲目行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多多才益善,不加选择、不分层次地布置学生作业,结果既做苦了学生也批累了自己。

 

 

3.教师累在“莽撞”

 

 

有些教师喜欢追求时尚,一味地使用教学的新式“武器”,例如逢课必探究、逢课必合作,这样不顾实际的惟“新”主义只会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最后教师就会受到自己冲动的惩罚,学生也会为教师这种不合时宜的激进付出代价,例如为迎合教师而违心地装模作样地探究、装腔作势地合作,为配合教师的喜好而累着。

 

 

4.教师累在“妄想”

 

 

有些教师不甘心教书的默默无闻和循序渐进,妄想能够一步登天、一鸣惊人、一夜成名,于是就常常表现为教学的“两面人”,公开教学时热情洋溢、尊重学生、教学生动,而日常教学时态度冷漠、自以为是、教法老套。如此“冰火两重天”的教学景象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只得看教师的脸色学习,为满足教师的欲望而累着。

 

 

分析了上述这样教书挺累“人”(累教师也累学生)的几种表现后,我们就可以思考“怎样教书不累人”的对策,这也就是本书编写的动机和愿景。崔允漷教授对此也曾真诚与教师共勉:“有今天,也有明天;有内容,也有外容;有生存,也有生活。”

 

 

书中,我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和别人的教书心得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例如,对于教师的“忙碌”,提出了“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一生做好一种事”“教师,每天为自己挤出一小时”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盲目”,提出了“教师,富‘人’先富‘心’”“教师,让学生‘好好’学习”“教师,不做教育的‘复印机’”“教师,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莽撞”,提出了“教师,都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教师,给学生睿智的选择”、“教师,明人不说‘暗话’”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妄想”,提出了“教师,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教师,相‘成’何太急”“教师,让学生在‘悠然’中‘自得’”“教师,创造‘真情实意’的教学幸福”等教书建议。

 

 

当然,这些教书建议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分类并不非常分明,也没有必要完全分开。另外,这些教书建议尽管是从教师教书的角度来展开的,但与学生的学习也是关联的,因为教师的累会“连累”学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得不累,首先教师应该教得不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