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练习》教学设计

(2022-12-07 15:21:0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抽纸,长方体通风管模型。学生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呢?

 

 

(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口答小结。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前、后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左、右面的面积呢?

 

 

学生口答,课件及时反馈。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件依次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逐个提问。课件及时反馈。

 

 

3.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第一个是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第二个是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

 

 

第三个是正方体。

 

 

4.填写下表先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的基础练习。

 

 

1)出示一组物体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能计算这些物体的什么,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想好以后,与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计算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的玻璃面积。

 

 

先审题:要求玻璃面积,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

 

 

再口答算式,并计算。

 

 

3)计算火柴盒内盒和外盒的面积。

 

 

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火柴盒内盒面积(5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下面一个面的面积=6×1×2+4×1×2+6×4=44(平方分米)

 

 

火柴盒外盒面积(4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6×1×2+4×1×2=20(平方分米)

 

 

4)选择题

 

 

11.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0.2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A 0.2×2.5×50

 

 

B0.2×0.2×2.5×50

 

 

C 0.2×2.5×4×50

 

 

还可以怎样计算?

 

 

展示长方体通风管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思考。

 

 

还可以列式为:0.2×4×2.5×50

 

 

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在这个游泳池四壁及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平方米?         

 

 

A 20×10(20×210×2) ×2

 

 

B20×1020×210×2

 

 

C(20×1020×210×2)×2

 

 

3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在它的顶点处切下一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表面积和原来相比(     )。

 

 

A减少了    

 

 

B、不变

 

 

C、增加了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     B48      C24

 

 

5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扩大(        )倍。

 

 

A3     B6      C9

 

 

6把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       )面的面积。

 

 

A1           B2          C3

 

 

2.拓展练习。

 

 

1)学校大门前有6级台阶,每级台阶长6米,宽0.4米,高0.2米。6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给这些台阶上铺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砖?

 

 

 

 

 

2)设计包装纸。

 

 

a.把两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b.把四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省多少平方厘米?

 

 

3.思考题。

 

 

下图表示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书第18页)

 

 

1)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试着画一画。

 

 

(2)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在这个物体上添加同样大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课堂作业

 

 

1、小区大门前有8级台阶,每级台阶长5米,宽0.4米,高0.2米。

 

 

(1)8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

 

 

(2)给这些台阶上铺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砖?

 

 

2、一间教室长8米,宽70分米,高40分米,现在要粉刷顶面和四面墙壁,门窗和黑板面积一共是30平方米。

 

 

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需工料费1.5元,粉刷工料费共需多少元?

 

 

设计理念】:本课是一节练习课,共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复习,为进一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基础,并提醒学生要时时回顾已学内容;第二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复习,还复习到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第三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实际应用又包括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思考题。主要练习求长方体6个面以外,包括1个面(例如台阶的占地面积)、2个面(例如台阶铺瓷砖)、4个面(例如通风管所用材料的面积)、5个面(例如游泳池的四壁及底面抹水泥,教室的顶部和四壁刷涂料)的情况,旨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本来,本课还有另外一种设计思路,就是按照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个面的面积来分类练习,但又担心会引起学生的思维定势,反而降低练习的难度和思维含量,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这种方案。

 

 

不知这种设计的效果如何,还需经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本人看不出来,不能发现的问题,还请各位老师指点迷津,谢谢!

 

 

教后反思】本课上完以后,综合各位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总结出本课有下列特点:

 

 

1.教学层次清晰。不论是复习,还是练习,都由易到难,逐步递进。而练习的设计也是注意坡度,层层深入。

 

 

2.个性化解读教材。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同时,能提前渗透表面积的变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孕伏。

 

 

3.练习设计特色鲜明。例如,在计算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通风管的侧面积时,不满足于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计算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求出长方体通风管侧面积的方法,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把长方体展开成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求出通风管的侧面积。加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可能计算这些物体的什么,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先从整体上把握不同长方体所求面的个数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再例如,在练习选择题时,不仅仅只停留在选择出正确答案的水平上,还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做出指导,指出选择题还可以用排除的方法来解答,往往比较简便。

 

 

但本课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需要完善。

 

 

1.练习设计的综合性不够。本节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课,可以综合考虑底面积、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联系,设计练习题,融汇旧知与新知,形成知识体系。也需要通过改变题目中长、宽、高的单位名称,以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先统一单位名称,再列式计算。总之,一道题目的设计要同时兼顾多个知识点,使每道题目的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

 

 

2.活动方式的设计不够全面。练习课应确保全员参与,方能兼顾量与效的统一。而环顾全课,全员参与的题目数量明显偏少,因此,使得教学效果的检测成为不可捉摸之物。

 

 

3.活动形式较单一。本课练习内容的设置较丰富,形式也较多样,但学生活动的形式较单一。可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改变评价主体,采用小组交流,小组互评的方式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指导。这些都是应该在备课时充分预设到,会影响一节课教学效率的环节。

 

 

统观这节课,作为一节练习课的研究课,有其实践的价值和引领的作用,更存在诸多尚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的设计和理念。通过这节课的研讨,希望能对我们今后更好的完成练习课的教学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并为日常练习课的教学提供思考的材料和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