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三鹿事件的出现,很少有人关注牛奶中掺加了三聚氰胺,还会导致婴儿结石。为什么?因为三鹿奶粉定位在低端市场,使用者一般是农村家庭或者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以其价格上的优势垄断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保持高昂的姿态,那必然是掺杂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果然,是三聚氰胺。
为什么其他的奶粉中也含有三聚氰胺,是因为他们真的跟三鹿不一样,有着很大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吗?这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但既然是全部检测出了三聚氰胺,那也只能找
出一些差强人意的理由:在环境中产生的这种物质。检测标准里不含有蛋白质的检测指标,所以逃过了质检总局的眼睛。
为什么连号称国家最高检验标准的眼睛都无法辨别出对人们有害的物质,是能力有限,还是放任所致?恐怕只能用自己的良心来检验。无辜死难的婴儿,也只能在他们的解释声中默默的忍受着这些似假非假的责任心。
救世主离我们越来越远,生活的现实考量离我们越来越近。当我们被红心鸭蛋,结石奶等等我们认为不应该出现的危机出现时,我们能做的只能抱怨两声,然后期待相关的机构和部门能够对受伤的灵魂有个解释,能够对始作俑者给以惩治,给后来者给以应有的信任。毕竟,我们还得生存,还得依赖某些企业。依赖他们提供给我们无法自己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包括水,食物和药品。
食品已经可以致人死地,药品更加不可懈怠大意。然而,齐二药“欣弗”事件、黑龙江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莲必治事件,这些药害事件,给我们沉痛的考验:有人亵渎我们的生命。
历史发展的车轮从未停息,越是稀缺的东西越能够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和谐,发展还有许多振聋发聩的惊人之语。瓮安事件、陇南事件折射的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在古代,这种被称为“民变”的现象,在今天被媒体见诸报端,被称为“被黑恶实力利用。”暴力事件从来都是被操纵的,因为中国的国民从来都是乌合之众: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个人是一条虫。所以,中国的普通民众从来都是成为顺民,或者被人利用。
历史的发展,是在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利益权衡中得以推进的。既得利益者总是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利益份额;新兴的利益所有者总是在不断扩张中增进自己对利益的占有。而真正的利益创造者,其实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只能在利益权衡中苟延残喘,偷度余生。
在中国,真正的弱势群体,没有发言权。而能够帮他们说话的人,也在媒体和利益分配者的狂轰乱炸中灰飞烟灭。劳动者的权益,国家保障了吗?农民的权益,国家保障了吗?怎样保障的?看到农民的收入没有增长,即使在收成好的年份;看到农民工的工资没有保障;看到留守儿童期待的眼神;看到那些流浪在大街小巷的牌摊儿者。他们就是社会的残渣余孽,又有谁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政府只关心宏观经济的发展,看的是GDP,那就是企业发展能够带来的,看的是和谐的景象,不能够让惨淡的场景出现,这样有失面子,影响政绩。媒体从来都是权力和财富的宣传者,他们关注的是当权者和财富拥有者,他们报道的是精英阶层所关心的。那些社会的阴暗面,是没有人关心的,报道中被尽量避免。
当他们失去了发言权,失去了发表观点的渠道,甚至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还被这个社会无情的抛弃在社会发展的边缘,他们还有什么利益,他们的利益还有谁来保障。失去保障的他们,还有什么生存的价值。这个悲观的社会,还会不会成为弱势群体的天堂,还是永恒的地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