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院万象

(2009-11-20 22:00:23)
标签:

杂谈

    随着国产电影的精彩纷呈,国外大片3D运用,电影院的观众越来越多,我也经常被吸引进影院,在感受视觉的美感与冲击、享受音响的磁力与震荡的同时,也被“影院万象”所裹挟。
    一进电影院弥漫着爆米花的香味,原来情侣们都手持锥形的美国爆米花筒;身边几乎每个人嘴上都没闲着,噼里叭拉瞌着瓜了,嚼着口香糖,散场后留下了遍地的瓜子壳;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电影时,忽然一二个手机的铃声响起,更有老兄竟大声地接起电话来;进场的人很少脱衣帽的、还有情侣老是搭着头的,后排的人只能左闪右歪地观看;正片放映前现在兴起了插映新片预告,不放个十几分钟不罢休;电影放映结束前的几分钟,影院内亮起了大灯,人们已经站起来陆续离场;放映结束也不清场,买张票可以连轴转地看,怎么接上都可以……
    对此真是无语,我等凡夫俗子也得适应,只是自己不这样做罢了。但是,曾经历过国外的剧场、影院,那场景已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
    著名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金色大厅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高档音乐殿堂,票价也分三六九等差异很大,装潢并不富丽堂皇,舞台的地板斑驳一片,也没有华丽的舞台美术,演员都是一袭黑色衣衫。座席很是陈旧,楼上是没有扶手的木座椅,楼下最后木栏外甚至安排了持站票的观众。我们慕名而去,买到的只是楼上侧面的“飞机票”,这使我们对楼下的全景看的非常真切。当观众从飘着雪花的街头陆续进场,首先做的事就把厚重的衣帽存放在柜台,然后在大厅互相聊天或者观赏雕塑,俨然一次社交聚会。临开场没有铃声,大家鱼贯而入、悄声正襟危坐。接着四侧厚重的木门关起,如果迟到的观众只能等到中场休息以后才能进场。在整个演出的过程中,观众那么专注、那种虔诚、那样神往是我第一次所历,没有一声咳嗽、没有一人走动,静的连针掉地都能听得清,演唱演奏不用麦克风,曲终时一定是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必定是全体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直到谢幕结束。这真是沁入心灵的感应,由心抒发的赞许,台上台下和成一体,真正的艺术欣赏,精神享受。
    这里,我并无贬意国人和乡亲们,只是说出在国内国外影院里的感受。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人们想往的艺术殿堂,也是观众互动的精神乐园,这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观众艺术素养、文明程度的区别。也许物质生活的富庶,我们会不久的将来达到现代化国家的水平,但素养上的差距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和赶上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