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哂笑廉政教育

(2009-06-29 08:59:23)
标签:

杂谈

    最近,济南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修身养德短信征集活动,并明确要求全市副局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要创作编发一条廉政短信。
    对这一举措,媒体褒贬不一,有人质疑是金点子还是馊主意?遭到一些人的哂笑,还有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反腐浮躁症”。据说“哂笑”是因为济南出了像原人大主任段义和这样的腐败分子;“浮躁”是认为反腐应该依靠制度和机制,教育的作用非常有限。
    这种把教育与制度对立起来的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片面性。
    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了惩治与预防两手抓的观点,并且从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改革、惩治等方面作出部署,以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
    这“文化氛围”必不可少。党的十七大就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由此开展的“廉政公益广告”、“预防职务犯罪图片展”、“廉政教育进校园”、“廉政警示教育”、包括“廉政短信”等,这些都是廉政文化的具体形式,正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廉政共识。
    对领导干部来说,通过廉政教育包括自己编一则廉政短信,也是一次思考,一次提醒,“常修廉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 “知耻而后廉”为何不好?当然一些腐败分子,一旦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响亮的教育也是对牛弹琴,那是咎由自取。
    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先进的大众文化,如果全社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提醒家人亲友不要以权谋私,形成强大的舆论,及时举报揭露腐败案件,震摄腐败分子,就能激浊扬清,筑牢反腐败的社会基础。
    因此,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保证,同时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惩防并举不仅需要多惩治多办案,形成高压态势;也需要多教育多预防,塑造廉政文化。宿迁现在大力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应该继续坚持不动摇,而且要不断深化,创新求实,从而使每个人常洗心灵之垢,常敲警示之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