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高效农业正在迅猛地发展,蔬菜大棚、设施养殖、循环种养等农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大户的投入巨大,但未来要保持旺势,并取得真正的高效,必须要注意解决这样的问题:
市场——任何农产品都要走向市场,实现销售,才能变成农民口袋里的钱。现在我市的农产品大多是市场什么好买就搞什么,销售主要是靠外地车辆到田头拖,存在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如果市场过剩或者不来收购,就可能出现“种了多、多了毁”的伤农事。如我市出现的“双孢菇”房的闲置、雪菜烂田的事。各地政府已意识到这种隐患,有的正在兴建自己的市场,有的成立蔬菜合作联社,有的在培养蔬菜销售经纪人,这些要加快步伐实施。沭阳的花木产业就是既有形的批发市场,也有大量的农民经纪人走南闯北。农产品也象工业产品一样,有多少市场订单,就有多大生产能力。
品种——宿迁现在高效农业处于兴起阶段,还没有形成从种子到育苗的配套供给,特别是好品种、精细菜不能捷足先登,提早上市,买个好价钱,以致出现“大棚里面种普通蔬菜,围栏里面搞传统农业”现象。现在农产品好品种层出不穷,一个好品种是科学技术的凝聚,一粒好种子可以带来高产、优质、抗病、耐储的神奇效果。山东寿光实际上已经成为各农业发达国家销售种子与秧苗的基地,很多品种是我们难以仿制与复制的,但要引进他们到宿迁来推广运用,形成多品种、成规模的种植养殖,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抗拒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渴求如久旱盼雨霖。现在不少村庄发展的高效农业还是看一二户干成了才敢跟进,或者请了一二个菜师傅来教才发展起来的,处于自发摸索状态,掌握的技术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如我市大量农民只会种“双孢菇”,市场下滑后就束手无策了,而市场销售好的小品种“秀珍菇”、“茶树菇”、“金针菇”、“富硒菇”等就不会种。实际上我市农科院就有这方面的技术,很多抓农业的干部都不知道,不要说农民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农业科技到田头的最后一米距离问题,大量培训农民,大力推广农业技术。象江苏省丘陵山区农科所所长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