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2023-06-12 15:54:19)
标签:
生日老年总结生活 |
分类: 随笔 |
一年一度,本来想这就是自己才觉得算是重要的日子吧,其实这几年已经有意无意的要忽略它了,但还是有好朋友第一时间表示一下,女儿也不会忽略,她是一个有仪式感的人,要我一再的反复的说啥都别整,才只是发个微信红包算是了却一件事情。
过去是一年年长大,现在是一年年变老,过去是一年做一个总结,现在似乎可以做一个一生的总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最郁闷的那段时间,自己心里想活着有啥意思,也未必非得活的那么久吧,也曾说其实六十五岁就足够了。
说出一个数字,别管你本意是什么,别管你对这个数字有没有期待,还是又转而拒绝,这个数字都是随着日月轮转一天天的逼近,并最终来到你的眼前。关于这个,我之前也在文章中说过,要好的同学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也就淡化了它原本的意思。
只是,真的觉得时间太快,在五十五岁的时候,我产生一个想法,我原来觉得如果不说出来可能自己就会懈怠,如果说了那肯定就会督促自己去完成,起码听了我说的人也是一个监督者啊,但是,我还是没有动笔,我的想法就是写一个集子,集子的内容是跟我平时的随笔不同的,但是,眼看着十年了,我竟然没有启动。
一路走来,我每每会想到变化这个问题,反观自己一直有变化,看社会更是在不停的变化,对于墨守成规不思改变的人,我只能说佩服。所谓变化,有时候也就是不得不,好像命中注定你要接受这个或那个,如果不,那也许就是难为自己了。
小时候,老师说的和自己在书上看的,就是21世纪是一个先进发达的高科技的时代,那时对21世纪的所谓憧憬,可能是盲目的,因为就我自己而言,认为21世纪遥不可及,更没有想到自己能为21世纪做什么,好像所有的人都只是等着就是了,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一切就都是现成的,就好像你往前跑,跑到那个山,那个山上原本就有你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在那个山上做过什么。
小时候好像特别愚笨,就算搬着手指头算也应该知道21世纪什么时候到,自己那时候是多少岁啊,好像当时真没有想,现在身处21世纪之中,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虽然是一步步亲身经历过来,但小时候是想不到的。
我一直认为,人的观念有一些可能就是自身带的,虽然说跟自己的生长环境有关,自己年幼时不会主动察觉,这些影响会形成自己的一些观念,但还是会有一些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要不怎么会有叛逆一说呢,要么上一样的学校,听一样的课,会有不一样方向的人呢。
这一路走来,我就觉得我自己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我经常要妥协,经常要违背自己的意愿,经常做原本不想做、觉得做不来、或者很畏惧的事情。但是这一路走来,我也发现这些不得不,正是一种历练,因为有一些不得不,至少还是利他的,还是在权衡之后自己做了取舍的。
因为有了这些历练,才有了一种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包容和从容,在能够回归真正的自我的时候,这个自我比当初的自我要好了不知多少倍,这才是重要的。
小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没有封面和封底的小说,对书中一个人物的“志向”莫名的表示赞同,这一辈子不时的会想起书中看到的这个情节,书中人物在别人问他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这个生长在富裕家庭里的老三说,就想做一个普通人。
每每有一些现实的“冲击”的时候,我就会想,普通人不就是这样吗,想要达到“高标准”,你也得有这个能力不是,你对生活的要求并不是“高大上”的,只是简单而舒适,那么能够这样不也就很好了吗,再说,有一些不可抗力在影响你,你能抗住已经不错了。
这一路走来,我知道自己真的是无所建树,我想要的,自己争取,我喜欢的或不喜欢的,我都不强加于人,就说女儿,她也是一旦脱离我的身体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抚养她是我的责任,但我不会把我的喜好和愿望强加给她,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是我愿意看到的,因为我也曾经那么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这一路走来,和女儿的相处模式也一直在变化,母女,是铁打的,还有过室友的阶段,疏远的时候,连朋友都不太像,但还是朋友的样子比较多,年纪越来越大,是不是看起来特别像“忘年交”呢。
今天写这一篇,是临时起意,想到哪写到哪,说可以是一生的总结,似乎又有点过,即使这么说了也没总结出个啥,再追索一下,大概应该是这样:这一路走来,觉得很难办、办不了的事,也都办了,觉得很难做但应该做的也都圆满完成,本来是一个很害怕改变的人,却一直在改变自己,在蒙昧无知时的愿望,在老的时候竟然做到了,就像我之前说的,一不留神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N年前,我跟同学朋友聚会的时候会带上一个本子,让他们都写下一句话,当即想到的就行,也是最当前的想法,这个本子已经开启了第二本。那一年,好友潘潘写的是“今天死,不后悔”,当时觉得她有点百无禁忌,想想又觉得很有道理,我们在能力所及的时候就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帮助他人的事,不拖沓不拖欠,今日死又何妨,只要能不后悔。
过了今天,就往六十六岁去了,数字一过半,就感觉是奔着七十的年龄去了,“时不我待”这句话说了十几年了,对于我这么拖拖沓沓的人来说,这句话似乎没有效力了。那么,接下来,就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吧。
我们收藏不了光阴,要说收藏也只能是某一瞬间的那一线光阴,而我们,最终会成为光阴的收藏品,如果你没有危害过社会和他人,那么也就不枉这一路走来,也不负光阴的相伴和收藏。余生,余生皆假期,好好的做假期里能做的事吧,爱自己,顾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