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什么
(2023-04-15 23:12:07)
标签:
家庭财产分配生活 |
分类: 随笔 |
终于,我们这代人到了这个年龄段,父母相继离去,也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普遍的面临了“财(遗)产”分配的问题。
很多年前,我听我一个高中同学就说她母亲去世,因为银行的不多的存款以及民政局的抚恤金,他们全家的兄弟姐妹都要到齐了,参与证明和分配。
依然是很多年前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听到这一类的事情,比如谁谁家父母去世,因为房子因为存款发生了或大或小的纠纷,很麻烦。比如有的父母特别明白,提前就做好了分配。
我也曾听一个朋友说她的一个朋友的家事,说那个朋友的父母自己还好好的呢,就把房产(好像不止一套)以及大部分的存款都转到了自己儿子的名下,而要这个女儿回家照顾他们,还说家产就是应该给儿子的。我的朋友说她的朋友也就照常的去照顾父母,也没啥怨言,反正,父母怎么做是父母的自由。
朋友说的这个朋友,就是不计较,也许觉得没有什么好争的,照顾父母自己也是愿意的,照顾父母也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们的什么馈赠。
但是,旁观者并不一定都这么想,有的会说,照顾父母这事,儿子女儿都一样,都应该参与,凭什么就让女儿照顾,儿子不作为不说,还拿走了所有的财产,也有人会说按照传统习惯家产就是留给儿子的,有人会说那传统上还是女子嫁作他人妇就是属于夫家的呢,照顾公婆才是天经地义的。
这就是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想法吧,按照当前法律来说,父母财产是子女均分的。说到均分还是会有问题出现,就拿这些年里,我听说的吧,当然都是真实发生的,有的做父母的是不管法律怎么说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财产分配,他们的分配也并不见得就是“合适”的。
比如,有的父母不管子女现实的经济情况,并不会因为哪个子女条件不那么好就偏向一点,有的父母并不会因为哪个子女平时对他们付出的多就多分一些给他们,有的父母,也就是向前面说的那个朋友那样的,全部给了儿子,女儿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的财产还要承担照顾的重担。
你若说父母就应该提前明示或者做好财产分配的预嘱,但也未必,我有一个朋友,兄弟姐妹好几个,母亲去世的早,后来父亲走的时候也没有做任何交代,我朋友说她觉得她父亲特别明智,就是那么一套房,你说给谁?卖了分钱又有多少?像现在这样就很好,谁都可以回来,像祖屋一样,兄弟姐妹各自还都保留自己的房间。我觉得朋友家的这种情况也挺好的,至少没有发生争吵,更没有争夺,父母虽然不在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作为父母,如果把财产以遗嘱的形式给予自己的某个孩子,其他的孩子在事后也是可能并且可以到法院起诉争取自己那一份利益的,因为这样,就又有了以公证或非公证的程序来确定财产给予的办法。在履行这个手续的时候,就需要除了接受财产的那个人之外的其他所有子女签一个“放弃”财产或遗产继承的协议。
关于“放弃”,就我所知,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有“放弃”的行为,就是在父母身后,他们什么都没有要,而是将父母的遗产全部让给了其他的兄弟姐妹。只不过我所知的这些朋友的“放弃”行为,都没有形成文件,只是自家的协商解决的。
写到这,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那部电影《我的姐姐》,在这部电影里,刚刚成年的姐姐已经决定把童年的弟弟送人收养,找了一个好人家,弟弟也“懂事”的“同意”了,在这个收养家庭里姐姐准备和弟弟道再见的时候,这家的主人又提出了最后一个条件,就是要这个姐姐签一份永远都不再见弟弟的协议,也就是说,要求这个姐姐放弃这一份有这血缘的姐弟关系。这个姐姐突然就心痛的泪如泉涌,她接受不了,她没有签这份协议,她拉着弟弟的手离开了这对夫妇。
是的,放弃,并白纸黑字的签署文件,这就对人产生了一种击打的力量。在这部电影中,姐姐不能放弃的是弟弟,一个活生生的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而签署“放弃”父母财产这个事,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我觉得,这也很虐心。就像我的那些一分钱都没有要一片瓦都没有要的朋友,他们也只是在自家里决定了解决了,并没有签什么“放弃”的文件,在之后的日子里也确实没有纠纷发生。
父母在众多子女中,只把财产给予其中一人,其他子女,可能并不靠父母的馈赠或遗产生活,也不会去争去抢,但是父母都在或父母之一还在的时候,让其他子女签这么一份“自愿放弃”的文件,按上一个手印,你说,这些子女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毕竟签这个“放弃”是自愿的,毕竟这样就有法律效力了,可我还是觉得心里有点别扭,也许是我狭隘了,你说,那些或者某个在尊重父母意愿的情况下签了“放弃”的人,会不会、能不能这样想:我放弃财产继承的同时,是不是同时也可以放弃血缘关系,放弃赡养义务呢。
避开这个话题,单说这“放弃”二字,其实,这两个字是有重量的,也包含了很多的纠结和无奈还有心酸,比如,我们知道理想是越来越迷茫了,我们就选择了“放弃”,比如我们并未病入膏肓,但因为“看不起”,我们就“放弃”了,比如……
不放弃,又如何呢……
我们不会因为放弃而一无所有……
当然,我们也会因为放弃,而一身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