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又看了一遍老电影《远山的呼唤》,看过几次的电影,还是看的有些感慨,而且每看一次都觉得有上一次没有看到的细节。
小时候看电影,被家长和老师告知是“受教育”,看一场电影受一次教育,这个观念就这么植根在脑际,似乎看了一部电影没有点“收获”都不正常,只是,那些年可看的电影很少,有一段时间能看到的只有搬上银幕的样板戏。
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吧,电影越来越多,各种港片译制片都接连上映,后来才知道,有的译制片还是五六十年代拍的,那时深圳戏院两天换一部新片,有一个阶段就是隔天就去看一场电影。
渐渐的就怀疑起“受教育”这个说法,有很多电影跟这个还真是扯不上关系,那时看港产片,有搞笑的有武打的,还有一些戏说的,随着改开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国产片进口大片都有,有时候看完电影还会想,这跟“受教育”没关系吧。
想想还是从小被灌输的东西在起作用,其实,看电影,也可以看电影的配乐享受音乐,也可以看拍摄的技术,看喜欢的演员的演技,或者仅仅是看曾经发生的一个事件,哪怕就是娱乐一番放松放松,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前段时间,电影台放了很多部日本电影,有的是第一次看,有的是看过又看的,看的时候就想,这些电影拍的实在是很生活化,琐琐碎碎的,再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看起来还是会津津有味,原因可能是电影表现了人性、人情和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吧。
《远山的呼唤》我看了几遍了,好多却记不清楚,倒是结尾记住了,因为很感人。这次看,又看到一些细节,带着儿子武志在牧场工作的民子很坚强,能吃苦,在收留了逃亡到此的耕夫之后,有一次耕夫在遛马,武志和邻居的小姐姐跟在后面,耕夫问你想骑马吗,武志说想,耕夫把武志抱上马,耕夫又问女孩,你也想骑吗,女孩点头,耕夫单腿跪地让女孩踩着他的腿上了马,这个细节,以前真的没有注意到。
民子扭伤了腰住院,这期间邻居女孩来给武志做饭,妈妈打电话问“饭好吃吗”,又说“不好吃也不能倒”。
民子的表弟用婚假带着妻子来看民子,说起民子当年嫁到北海道家里人不同意,走的时候,家里除了表弟没有一个人来送行,民子说我记得说你还送了我礼物。表弟住了一晚,离开的路上泪流不止说:我表姐啊真可怜。
耕夫的哥哥找到耕夫这,带了耕夫喜欢和的咖啡喝煮咖啡的壶,哥哥说你爱喝咖啡,我也不会,还专门问了店员。哥哥还说因为弟弟被通缉上了报纸,他的工作也就丢了,哥哥对弟弟说,找机会去投案吧。弟弟到车站送行时对哥哥微微鞠躬说:连累哥哥了。
这些细节都是淡淡的自然而然的,却是能够打动人的。民子有一个追求者,在被民子拒绝后依然纠缠不休,最后那次被耕夫给赶走了,追求者带着两个兄弟来报仇,没想到在耕夫面前不堪一击,谁知道不打不成交,三兄弟来找耕夫喝酒,因为他们对耕夫服气。
最后,警察还是找来了,耕夫向民子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已经爱上他的民子并没有因为他是“杀人犯”而放弃。耕夫在被警察带走的列车上,民子和那位追求者也上了车,他们在走道的另一边大声的对话,但说话的时候眼睛都看着耕夫,那个原来的追求者大声的说:太太,好久不见了,听说你不养奶牛了,到镇里去工作了,然后又说,听说和你的儿子在等你的丈夫回来,要等好几年,是这样么,说完泪流满面,民子点点头说是,然后看着流泪的耕夫对警察说可以给他一个手绢吗,再然后把一个手绢塞到耕夫手里。
似乎不是什么典型的事例,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剧情,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充满了温情,也许我们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的,也许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但也许在远山(方)有呼唤,呼唤没有战争没有尔虞我诈的有爱有情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