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人写信吗

(2022-10-05 20:46:23)
标签:

书信

邮件

陌生人

生活

分类: 随笔

   现在还有人写信吗,我想应该没有了,有也极少,或者,电子邮件可以算作信的话,还会有少量的,自有微信之后,好像就更无需写信了,那是每时每刻都可以互动交流的。

   我们这代人还是有过一段写信的经历的,与我们的上一代以及再上上一代或几代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记得我姐姐当年入伍去了湖南,我才上小学四年级,我爸爸工作忙写信少,我妈妈有什么事就让我代笔写信,妈妈说我来写,那是我最早的写信记忆。

   后来老家有信来,也是我帮妈妈代笔,再后来我就直接跟姐姐通信,跟那些跟着父母离开惠州到了外省的同学通信,跟老家的亲戚通信,再再后来还和一些朋友或又分开的同事通信。

   记得刚刚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对网络还很陌生的时候,我也才刚刚因为工作也要用电脑而自己买了一台电脑,那时还不会上网,有一个到了国外的同事回国探亲到我家里来坐,他跟我说去申请一个网络账号,以后可以给他发电子邮件,还告诉我电子邮件很快的,不像邮寄信函,十天半个月的都未必能到。我这才申请了网络账号,有了电子邮箱。

   也是从那时开始,跟网络有了交集,后来才有了QQ,有了QQ,电子邮箱就慢慢的退出了,后来才又有了微信,微信又渐渐的取代了QQ

   今天想起说这个写信的事,是因为最近在美篇里看到多了一个功能叫“笔友书信”,因为好奇点开来看,就见屏幕上一封一封的信飘过,你可以随机点开一封看看,前两天我点过一次,感觉,这个“笔友书信”有点像以前QQ里的“漂流瓶”,你可以随机捞起来一个看看,这个笔友书信和漂流瓶差不多,大多都是一句话,比如当前的节日,很多都是国庆快乐。

   今天上午把一些杂事都弄完了,坐下来休息,一边听音频一边又点开了这个“笔友书信”,很随意的点开一个来看,这一看还就真看了,还回复了,然后又看了又回复了,再然后又看了一些,没有回复。

   那些没有回复的,有的也挺有意思的,你看他这一句话,是能够猜测或判断他写下那句话时的心情的,或者你会构想一下他可能遇到了什么事,我选了一些记录如下,这也算是进了我的邮箱的信件吧:

 

有爱撑着才能活

 

何其有幸遇到你

 

有人把我给骗了。

 

心有余闲,自在简单。

 

谁知道什么时候解封?

 

我只相信没钱办不了事。

 

愿找一心人,共享夕阳美。

 

我知道没人懂我,我自己也不懂。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生也乐。死也乐。每分每秒自己选择。

 

我会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不辜负每一个人。

 

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美的心灵,要懂得隐藏。

 

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我并不想做什么人上人!但这人间疾苦依然没能放过我…

 

愿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安然无恙,愿你的冬天永远不缺暖阳,愿你的明天不再经历雨打风霜,愿你的未来永远热泪盈眶。

 

向外探索,向内思考,去闯,去成长,走完必须走的路,去过想要的人生,历经山河,才知是否值得,万事皆不易,唯有更努力!

 

肉体只要温饱便可满足,安然入睡,而灵魂总是渴求着一种高远的东西,一种有如星辰的东西,它是高傲的狂放不羁的,也可能是卑微的,孤独的,痛苦的。

 

站在属于自己的高度,看自己该看的风景,别让任何人消耗你内心的晴朗,生活应该是被热爱的人和事填满!慢慢更新自己,带上微笑,面对人生的不期而遇。

 

有几个是我回复了的:

 

来信:叔本华说,在这个欲望战胜灵魂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搭上了欲望的列车,却把灵魂留在了站台,是啊,看着古书典籍就会发现,所谓的社会发展,不过是科技在进步,智慧在倒退

 

我回信:这也许就是物质文明超过了精神文明吧!

 

来信者又回复:物质最多是一种文化。

 

我没有再回复,但这个说法我觉得很值得思考。

 

来信: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在文字里仗剑白马,慢慢行,一个在生活里蝇营狗苟兀穷尽。

 

我回信:喜欢哪个就在哪个里边多呆一会。

 

来信:运气不好,唉

 

我回信:人生的路还长呢,不用着急。

 

来信:活着真累,没有快乐。

 

我回信:我20多岁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说,没有人会给你送快乐,快乐是要你自己去寻找的,我现在60多岁了,我觉得我一直都挺快乐的,虽然没多少钱。

 

来信:其实退休就是一个慢慢被社会遗忘,边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孤独。

 

我回信:我正式退休快十年了,我只觉得特别的充实,特别的饱满,有做不完的事情,上班的时候只能干一件事,就是上班,退休以后可以干所有想干的事,只有一件事不用干,就是上班。

 

下面这个是我看的第一封,是当即就回的,没想到又接到回信,我又回了的:

 

来信:小时候,为了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望子成龙而活。步入社会了,为了家庭,为了妻子,为了孩子而活,人生已过半载,回头想想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过。

 

我回信:确实,这是很多人的人生体验,我离婚的理由就是要为自己活一次。

 

发信者回复,对呀,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过。

 

我回复:从现在开始,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同时照顾好家庭,你会越来越开心的

 

来信者又复:是的,现在我就是这样的,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再多陪伴一下家里人。

 

我回:祝福你!

 

   我不知道我这算是无聊呢还是心里一直有一个“写信”的情结。去年还是前年看到一个节目就是读信的,节目叫什么了,很好的一个名字一时还真是想不起来,那时我就感叹现在写信的人少之又少,有一些年长者有一些大家还会提笔写信,让收信人无比感慨和感动,年轻人,恐怕没有谁还写信了吧,真的用手写在纸上的信。

   我在广州的时候,好友小杨还说我们可以尝试用通信来聊天,但是深圳到广州一封信竟然也要走半个月,还是算了。

   还有好友小潘潘初到米国的时候,给我电话说能不能给她写信,她说只有我会答应她这个要求能够做到,但是我好像也只写过一两封吧,也是因为邮寄的时间太长,且邮资不低,更因为那时候我早就会用电子邮件了,从喜欢手书信件变成喜欢“伊妹儿”了。

   以后,手书信件可能真就成为历史了,那些还能保存于世的信件应该都是文物都是宝贝了。而漂流瓶和笔友书信这样的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的“信”,要么得到的是简单的答复,过后又不知谁是谁了,要么就如投石问路的,却大多石沉大海。

   也许有有缘的,会对上暗号,会正巧心有灵犀,能成就一段缘分和佳话也不一定,这个,也不需拭目以待,生活,自有它运行的规律和轨迹,手写书信大概也就是这轨迹中的一道划痕一道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最近的事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