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凉风习习,倒是有些秋天的意思了,但不知怎么的,心里有些毛毛扎扎的,似乎与“秋高气爽”逆着来了。
就说这新冠疫情吧,一晃就三年了,被笼罩了三年,那感觉实在不怎么好,有朋友说“你本来就不愿意出门,没啥关系吧”,我说是啊,我是不喜欢出门,可自己不出门和不让出门限制出门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出门就被吆喝回去,那就更难受了。
身居惠州一隅,一直没有大情况,头一年多将近两年都没有做核酸检测这回事,大概是去年年底吧,也开始不定期的做核酸了,后来是每周一次,最近这几天更是每日核酸了,一个“必须”就有点像定身法了。
在微信里,一个居住广西小城的朋友说三年来都没有情况,一个感染者都没有出现过,最近不知怎么搞的,说是有一个感染者吧,然后也开始了“全员核酸”,全员检测,就是排大队,队伍是长长的。
像候鸟一样南北奔波的麦子这段时间正在兰州老家,她说回去这段时间三天两头有情况,动不动就被封在楼里了。今天她告诉我:兰州等于又封了。我订十一号回广的机票,估计又回不去了。我住的单元因有一密接者,昨晚半夜接通知被封控,能不被拉去隔离己是万幸,真是不在乱世但比乱事还心如篷草般不得安宁。
在深圳的海兰,每天的朋友圈或长或短的写几句,也说了深圳的一波接一波的“静默”,家里没吃的时候,政府也会有配给,各种食品送到家门口,只是,这样的日子长此以往,恐怕谁都受不了。
今天看到发小在朋友圈里的文字:
寒露寄语:
深秋 又念,
寒不语 露却见,
风起潇瑟 飘洒金黄树叶一片。
季节轮替只需悄然更衣朱颜,
人生聚散各有悲欢故事绵延。
愿冠云消退 向阳而展绿屏风光无限。
看后我说:哈哈,信息量很大,恕我脱离了诗境而直面了现实,发小回我说:知音,说是写诗,还是忍不住说了说现实,我说前面都是诗意。
还是今天,还是朋友圈,看到明明转了海兰写的一段话的前面大半段:
这个假期,过得甚是寡淡。加了一天半班,后面就是基本上躺平。也不敢随意走动,怕动不动就成密接。也不敢去餐厅吃饭,尤其怕密闭空间场所。仅有的一次外出,一路上看到好采头理发店就心惊肉跳,源于这个品牌上了一次深圳卫健委的公众号。
还不如去年的国庆节,忘了怎么过得。倒是记得夏季时还去了一趟东莞看望表姐。今年她和孩子想过来,因为深圳有疫情;前几天说想过来,也是深圳到处都是风险区。这光景倒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看后我说,海兰的描述淡淡的,到最后却是让人心中一紧的现实。然后我又点进海兰的朋友圈看,原来这段文字后面还有一段话:
整天圈在这座城市,感觉活像小龙女居住的墓穴,没有一点活力。人类生而自由,但如今像被剪去双翅。这种禁锢人类行动的生活,让对未来有种幻灭感,也产生不了期待感。
(此处省略156字)
算了,还是读书吧!
最近在读白先勇评红楼梦,尽管偏颇,有些地方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忍不住又去看了电视剧《红楼梦》最后一集,泪奔。
海兰的文字看上去总是淡淡的,但是呢,有那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总是会触动你,一定会触动你。
最近就是这样,好像有很多想做的事儿,手里也没闲着,今天还修剪了两棵树,天气也明显的有了点凉意,本来都挺好的,可心里就是毛毛扎扎的,似乎消极情绪占了主导地位,明明说对付消极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好吧。此时,想起易中天老师说的,“现状不可描述,未来无法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