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首先是看字面,我们的汉字有这个特点和功能,见字如面,由表及里。虽然有一些会因望文生义而错读和误解,但很大一部分还是靠谱的。大多文字,由古到今意义明确,即使不明确的也因一直以来的解读而固定下来。有时候让人迷惑和不解的是新产生出来的词语或者舶来的词语。
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词都是外来词,来自西方或者日本。这些词反倒很好理解,一下子就能明白,大概也是因为引用和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了人的接受能力。
有一些不好解的词还是古文之中的,或者是引用时比较直译的。今天是看到荒诞这个词,想了一下到底是为什么会叫荒诞,在研究它之前有了上面那一系列的想法,在查找词语解释之前我也只是会用而已。那么现在来看一下什么叫荒诞?
以下为百度资料——
荒诞的汉语词语解释是: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比如荒诞不经,荒诞无稽,情节荒诞。也可解释为:虚伪而不可信,极言虚妄,不足为信。或:犹荒唐,虚妄不可信。出自唐李白
《大猎赋》、《辞海》、欧阳修 《菱溪大石》。李白《大猎赋》:“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之西母。”
《简明牛津词典》对“荒诞”(absurd)的定义是“ 荒诞:1,(音乐)不和谐;2,缺乏理性或恰当性的和谐(当代用法)。”《企鹅戏剧词典》把荒诞的本质定为“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和谐后生存的无目的性(荒诞的字面意思是不和谐)。
荒诞也指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一个戏剧流派,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代表剧作为《等待戈多》。这个概念发展到21世纪,已远远超出戏剧的范畴,上升为一个普遍的深刻的重要美学范畴。
美学概念对荒诞的定义是: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实践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因为荒诞展现的是与人敌对的东西,是人和自然、社会最深的矛盾。但荒诞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无法像悲剧和崇高那样去抗争和拼搏,更不会有对抗和超越。因此,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荒诞的特点
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的状态体悟。
2.荒诞有审美意向的象征性。
3.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4.荒诞还用来形容人们毫无意义的言谈和行为。
其实,荒诞这个词我们用的还真是不多,用的多的是荒唐,这两个词放一块儿,就会觉得“荒唐”比较中文,而“荒诞”似乎比较西方,也许这是因为西方有“荒诞剧”,而我们只有小品,或喜剧小品,也许以前有过,现在不时兴了也未可知,但李白却是较早运用这个词的。
经常,我们觉得有些事不好理解,或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就会觉得荒唐或荒谬,甚至荒诞,当然,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见识少了,有的时候,就确实是荒诞的大戏在上演,我们,也只能目瞪口呆,比如近几个月的各种“撕/裂”,也许,社会就是这样,时代的进程就是会也不能避免的要经历一些荒诞的过程。
最后附上荒诞、荒唐、荒谬的词语解释,可以做一个比较——
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虚伪而不可信,极言虚妄,不足为信。
荒唐: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
荒谬:意思是极端荒唐,非常不合情理。言语或行为怪诞、离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