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与一个八岁孩子的对话说起

(2020-08-30 11:55:33)
标签:

语言

沟通

非暴力

和平

分类: 随笔

   前天家里两个电视机顶盒都坏了,必须去换新的,否则就看不了电视了,昨天上午跟同学一说,下午同学就让她女儿开车来接我,同学的外孙女和小外孙也随车同来,我们一起去南坛有线电视营业厅换盒子,很快就办好了,回来走到黄塘村的时候,同学的女儿停车在路边的糖水店买糖水,我和两个小朋友留在车里。

   这时候,有一部小小的拉货的没有棚子的那种机动三轮车停在我们的前面,离的很近,我说:这个小破车挡住我们了,一会儿我们要往前走还有点麻烦呢。我的意思是这个车停的离我们的车比较近。

   同学八岁的小外孙州州这时接话说,如果是你的车,你愿意别人这么说你的车吗。州州的话一下“击中”了我,我说是哦,不能说人家的车是破车哦,对对对,州州你说得对,我现在正在看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定义别人,就评论别人,应该只是说这个事,说这个车有点挡住我们了。

   州州又说,你既然在看这本书,那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你看,我又被怼了,我说是啊,这就是习惯吧,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看了书,一时也改不过来,州州说的对,我要学习,然后要记住,一定要纠正这些不好的习惯,州州咧咧嘴笑了笑。

   州州说的话,让我很受触动,一个八岁的孩子,有很正确的观念,让我很佩服他的家教,这是一,第二,州州说的两点,正是我们要非常注意的,一是要就事论事而不是“评论”——指责和贬低别人,虽然在小孩子那里可能只是觉得不能说“不好听”的话,但这就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不会有语言暴力,二是看书学习还没有改进,不是白看书了白学习了吗。

   说实话,昨天同学女儿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之后,我一直都在想这个事,今天上午就打开电脑来写这件事,也是要梳理一下。我们成年人,多年养成的习惯,包括说话习惯是什么样的,别人能不能接受或者是不是会无意的伤害了别人,自己有时候是并不知道的,特别是有的人总是一副自命清高了不起的样子,不管啥事都是先下结论,也是很令人讨厌的,武断和不正确的评论就形成了“语言暴力”。

   而“语言暴力”也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暴力”,比如粗话和污秽语言,这是我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了解到的,现在摘录一段: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欧文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喜欢看小说的,这样的书我看起来就很慢,要边看边思考,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真挺好,让我有很多反思。

   疫情管控阶段,网络上纷争迭起,有些人“出口伤人”,给人扣大帽子,大棒子不断挥舞,当时我就有心理不适的感觉,有时候甚至有生理不适的感觉,我在想这又是怎么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在读者群里知道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上网买了回来,放了一阵儿才开始看,现在只看了前四章,本来是想等看完了再写一篇读后的体会的,因为昨天跟州州的对话,我就把先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观点先行”,就是先定义,先站边,先选了立场,然后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这种攻击,即使不用恶毒的语言,不用脏话,也一样属于语言暴力。知道什么是语言暴力,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说的话会让人那么不舒服了。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有“非暴力沟通实例”,就是这些实例让我“开窍”,知道了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是在“读”这本书,希望能读懂,这跟看小说是完全不一样的。读书,是学习,交流也可以学到东西,认真听别人说,认真观察一件事情,都可以是学习,不要总是自以为是,不要总以为自己站的高看得远,好好的反思自己,尊重你的谈话对象甚至观点不一样的人,才可以让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

   今天写的这篇源于和一个八岁的小朋友的对话,也因为《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更是因为之前看到的那些让人义愤的语言暴力。让世界更美好,从自己做起吧。

 

 

从与一个八岁孩子的对话说起

从与一个八岁孩子的对话说起

从与一个八岁孩子的对话说起

从与一个八岁孩子的对话说起

从与一个八岁孩子的对话说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