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事应该怎么做

(2017-08-06 21:40:40)
标签:

资助

捐款

做好事

生活

分类: 随笔

   有一个叔叔,一直想资助一个或一些贫困学子,却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我听他说过最好是那种一对一的资助,要知道这个孩子是真心愿意读书的,是能读好的,最好是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供他读到大学。

   但是,他又没有办法找到这样的学生,他又不愿意通过任何机构,他说那些机构都不值得信任,他不想他本意是资助贫困学子的钱落到那些贪腐人的手中。这位叔叔已经八十岁了,想了很多年的事情一直没有落实。

   我有一个同学和她的几个朋友是惠州“慈航会”的成员,他们这个民间机构每年都在惠州周边的农村及郊区访查,有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学费有困难的,就发动捐款,每年资助100个学生,如果在开学之前,募捐款项不足就由慈航会补足,之前的走访调查以及举行一些活动的费用也都是慈航会负担。慈航会还会跟踪资助的学生,第二年需要资助与否也有一个明确的意见,通知资助人是继续资助还是可以停止资助了。

   我觉得这个资助办法也挺好,跟叔叔说了这个事情,叔叔依然觉得跟他的想法不是特别吻合,因为他是想能从小学到大学的资助一个或多个学子,还特别希望这个学子能成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因为这件事,我也想了很多,觉得做好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想捐钱资助学生就会找到相关的机构或基金会,至于钱怎么用,资助了多少人,就不再过问了,有的人是自己遇见了,了解到对方的困难了,就直接的帮助了。

   过去,我们已经听到了很多关于某慈善机构不作为或中饱私囊的事件,因为这些事,让一些有能力有心捐助的人也退避三舍了,但是自己寻找,因为种种原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又让我想起了各种媒体报道过的那位92岁老人拾荒助学18年的事情,这位叫刘盛兰的老人,之前也有过各种打工经历,后来回到农村之后,就开始拾荒助学,他自己最奢侈的花费就是每年订一份180元的报纸,为的是从报上找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从1996年开始第一个50元寄出之后,老人开始了他的资助生涯,后来老人有了每年3800元的五保户补助款和镇里给的每月200元的补贴,老人也几乎全部捐了出去。18年来,老人靠拾荒所得10多万元资助了全国上百名贫困学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这位老人家,也许并没有想那么多,知道一个资助一个,需要的时候就及时援助,可能也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能支援多少算多少,解决的大概也都是眼前的当务之急的困难,也许正因为这样,老人才坚持不懈或者说持续不断的,为有困难孩子的求学之路铺上了一块又一块的砖。

   回到上面说的我认识的那位叔叔,是不是因为想的太多,考虑的太多才一直不能付诸行动呢,莫非因为太多缺乏诚信的事情让他止步不前?这还真不好说,只觉得同样的事对有些人轻而易举,对另一些人就复杂的多,如此看来,真觉得想做好事也不是那么容易。

好事应该怎么做


好事应该怎么做

文中关于老人事迹的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百度·胶东在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