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一早,书香姐妹群里“路在笔下”发了个段子:
“问苍天什么季节最忙?
秋天,多事之秋; 什么季节最公平? 秋天,平分秋色; 什么季节最简单? 秋天, 一叶知秋; 什么季节最长? 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什么季节最爽? 秋天,秋高气爽;什么季节最险?秋天,秋后算账: 什么季节最暧昧? 秋天,暗送秋波!哈哈,今日立秋了,祝大家立秋快乐!”
段子一出,“瞬间思索”回了一句:多事之秋的“秋”指的不是秋天。编这条信息的人没区分这一点,对年轻人是误导。接着又说:原来大家都知道,我就怕年轻人不了解这,以讹传讹。我的职业病又犯了。
然后“永新”发了查询结果:多事之秋,发音:duō shì zhī qiū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看了瞬间思索和永新说的,我就想,我还真的一直认为“多事之秋”就指的是秋天呢,真的,过去有什么秋后算账秋后问斩之类的,都是和“秋”有关的,这个“秋”还真就是秋天的意思。那这个“多事之秋”的“秋”为什么和“秋天”没有关系呢。
我接话说:为什么不是多事之春呢,跟季节还是有一点关系的吧?不是误导年轻人,我这老人都一直被误导着呢!
想了想,我还是上百度查了一下,有一篇文是这么说的:
“多事之秋”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似乎成为“多事之秋”一词最好的注解。
“多事之秋”一词大概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原话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句话中,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步走错,步步错。
“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嘛!有人这样解释,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情,人们因而伤感。
这篇出自“趣历史”的文还从历史,从农耕社会,从人的身体情况以及人文的方面举了些例子说明秋天容易让人产生伤感情绪,以及若有灾害再无机会补救,就会让人觉得这是“多事之秋”或“危急存亡之秋”。
我还是比较赞成这种解释,因为这个解释来自网络,我又特别想从工具书树上得到答案,就找了《汉语成语小词典》来翻,没想到,解释就是这么简单:事:事变。秋:年,时期。指事变很多的时期。我再查《新华字典》,多和秋的字条,都没有这个成语的解释。再查《现代汉语小词典》,秋的字条下有关于“多事之秋”的解释,是这样的: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
《汉语成语小词典》和《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都没有说到典故,出处,让我觉得不够完美,我又搬出《辞海》希望能有从典故上的解释,很遗憾,也是没有,尽管它在“多”和“秋”的字条下有很多很多的解释,可就是避开了“多事之秋”。
瞬间思索说多事之秋的秋不是指秋天,怕以讹传讹,误导了年轻人,所以特别提出来,永新查的答案是没有典故的,跟我查的两种工具书的解释是基本一样的,而我觉得很多成语都是有典故的,要看出处。也有很多成语经过后人一再的引申,背离了原意,或反着用,因为约定俗成的作用也就沿袭下来了。
因为我说的这个,花花还说:对对对。比如叶公好龙,老师再三强调念she,可是现在,都念叶了,麒麟接上来说:花花,我一直念叶,我是69年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而我今天查的工具书是72年和80年版的。
那么,这个多事之秋的秋,到底代表不代表秋天呢,我还是比较赞同上面引用的这篇文的解释。从早上看到“多事之秋”到在群里引起讨论,到查百度,到翻了几种工具书,再到今晚完成这篇文,真像是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
平时很少搬出这大大的《辞海》来,今天一查,发现它一个字的下面有好多好多的解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