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走进《不抱怨的世界》

标签:
阅读不抱怨畅销书感想杂谈 |
分类: 随笔 |
跟女儿说我的同事告诉我有一本书叫做《不抱怨的世界》,值得一看,女儿说我买了啊,在办公室没有拿回来。之后女儿把书给我带回来,我“忙里偷闲”的把书看了。
“不抱怨”是美国威尔·鲍温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然后他把他的观点和行动的方法向大众传播并记录下来,他用一个紫色手环来做为行动的标记,以21天为一个限期,如果在21天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到不抱怨,那么你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不抱怨的世界里,你会觉得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威尔·鲍温记录了紫手环行动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和在人群中的效果,编成《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
也许,我们都会觉得,不抱怨并不是什么难事,也有的人会觉得抱怨也有好处,至少可以调节一下心情,在这本书里,作者把这些情况都写到了,也有很多具体的事例,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当你抱怨时,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你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仔细的想一想,事情就是这样,当我们对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对他抱怨的时候,就会“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结果是越说越气,结果是于事无补还把自己给气坏了。
作者还说:“所谓的‘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然而,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有理‘抱怨’的事件,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幸福美满。”我觉得作者说的“听觉污染”很有意思,因为你总是抱怨,的确会影响他人,如果是在办公室,那么其他同事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心情郁闷,如果是在家里,家人也会因你的抱怨而不得开心颜,最重要的是,你听了你自己说的,也许,结果是更难过。
作者认为:“当我们抱怨时,就是在说‘事情不太对劲’。当我们经常抱怨时,就是持续活在‘事情不太对劲’的状态,因而增加了生活中的压力。”有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只是我们不知道,抱怨也是我们自己制造压力的一种形式。
威尔·鲍温告诉我们:“我们无法控制工作上及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会发生什么,而抱怨也无济于事。当你愈少抱怨,就愈不会担心。放下过度的忧虑,也让人更能纯粹地放松自己。”这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主动的放弃抱怨。
“努力做个不抱怨的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改变了。因为你不说,让怨言无处窜流,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脱胎换骨得更快乐。”“不要让抱怨操控你、支配你。如果你不满某种状况,就应该开始去描绘挑战不复存在、落差已经填补、问题也获得解决的光明愿景,以促使人们做出积极、正面的改变。”
威尔·鲍温的紫手环行动就是在自己的手上戴上一个紫色的手环(也可以是任意的替代品),在你抱怨的时候你就把手环取下来移到另一个手上,你如果一天之内频繁的换手环,那就说明你的抱怨真是太多了。如果你能坚持21天手环都在同一个手上,那么你就基本养成了好习惯。
“不抱怨”是让你远离不健康的思维方式,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你进入了一个不抱怨的世界,你会感觉到“天蓝蓝,水清清,生活多美好”,这就是《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我觉得此书真的值得一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