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诵与记忆力

(2008-09-03 11:57:36)
标签:

读书

背诵

记忆

杂谈

分类: 随笔

我说背诵与记忆力,并不是要说这两者的关系,虽然这两者不无关系并且关系密切,我是想说背诵和记忆力这样两件事情。

今天看了08年第18期的《读者》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外婆的【长恨歌】》,说到将近93岁的外婆可以流利背诵出许多古代诗文。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年近七十了,也是记忆力超凡,也是古典诗文随口就来,在遇到一些社会上不和谐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评语往往是孔夫子《论语》中的句子,并且说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古人也已批评过了,可见人性的进步比较慢。有时我们相约了吃饭或喝下午茶,我若到的迟了,跟他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会说没关系,说他的《琵琶行》正背到哪一句,会说我还没背完你就到了。每每我会叹服他的记忆力,他告诉我,这也不完全是记忆力好,都是小时死记硬背的结果,他说那时的教书先生教书就是让你先背下文章的全部,再逐字逐句的讲解,小时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真正理解也是成年后的事情。留在记忆里的东西还要经常的温习才不会忘记。

我还有一个同事也是记忆力好,是真正超凡的那种好,儿时的趣事能随口说出中小学时阅读过的名篇都随时朗朗上口,到现在依然是过目不忘,看了一遍的文章,回头就给你(几乎)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

记忆力好也许是天生的,像我那位同事,能够背诵和很好的记忆,也许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并且要有一点方法,就像我的那个朋友。以前,我也刻意的背诵了一些古典诗词甚至连《琵琶行》也能流利背出,可是到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琵琶行》只有零零落落的几句存在记忆中,真是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散乱的无法连缀在一起。也许我天生没有好的记忆力,又无“好学”的精神,所以刻意背诵的东西都记不住,更别说随意的浏览和阅读了。难怪有人说我“看书也是白看”,认真想一想,还真就是,从小就爱看书,看了不知道多少书,可是好像真的就是白看了。

在《读者》里写她外婆的那个作者说:“我的外婆只是一个寻常的女人,却不寻常的经历了许多的磨难。更不寻常的是,她从来没有对他人和命运发泄过不满和怨恨。这是她的柔弱的表现,这更是她的坚强的表现。她唱诵的《长恨歌》就像讲述的故事一样,从容而沉静。在清晰地收藏《长恨歌》的心灵里,我的外婆没有给污浊的怨恨留下任何位置。她的心灵是她的世界里最和谐的地方。这和谐也许来自古代文字的魅力,这和谐也许来自她与生俱来的芳香。”

我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人所特有的优秀品质确实是与生俱来的,比如那超凡脱俗的记忆力,比如那好学精进的精神。真的羡慕那个外婆,羡慕我的那个朋友和同事,在他们的记忆中都是一些经典的精华的东西,这些东西让他们不颓废让他们总是乐观也让他们永远不空虚。这些东西还能使他们在繁忙冗杂的工作中体会和感知一些心灵中的美好。

因为自己的记忆一直不好,死记硬背也不见效果,所以对背诵也就不那么“看好”了,心想反正可以阅读就行了。《读者》里的这个外婆让我觉得还是要存一些东西在记忆中比较好,因为毕竟随着年岁的增长,也许将来视力跟不上了,我们不再阅读了,那么记忆中的这些古典的诗文和旁人的精彩文章就可以让我们反刍和咀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