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时代的生存
(2011-09-14 21:30:33)
标签:
随笔感悟杂谈文化 |
分类: 有感而发(一) |
要过节了,准备发祝福短信,忽然发现通讯录里竟然有一千多个联系人。有的人加了备注,知道是何方神圣;有的人名字很熟,想不起人是谁;有的名字竟然也很陌生。也许是某个特定场景中的邂逅或擦肩而过,彼此留了电话,却再也没有联系过。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自然要带上称谓单独发送,而大部分的人,只能是采取群发短信的方式寄送心意了。尽管没有再联系,毕竟是有缘人,在节日里送去一份祝愿是应该的,只是这美好的情愫因了群发而大打折扣了。可以想见,自己过节时收到的短信,也大多是群发过来的。有人认为群发的短信是干扰,没有意义,我却认为没有必要这么矫情。这本来就是一个追求省时省力的快节奏时代,何必苛求于人呢;还有,发送一条短信,无非告诉你,我没有忘记你,有事还可以联系,自己有什么德能让所有的朋友都巴心巴肝地想念你呢。如果觉得麻烦不想回短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存在失敬不失敬之说。因为节日期间那么多短信都抢占信号通道,谁又知道是他没有发送成功还是你的回复没有到达呢。呵呵。再说了,本来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有人要相濡以沫,有人则要相忘于江湖。
其实不独是手机联系人。翻一翻,邮箱联系人、QQ联系人、博客好友、微博粉丝或者收听人,有多少人是常联系的或者相熟的呢?还有我们的同学,亲朋好友,有些人不也是好几年都见不上一面吗?这是一个注重交际的时代,人人都恨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在一次培训班上,有的人一两天内可以散发或者收到五六百张名片。这是一种广种薄收的交友方式,而真正的关系是在长期的相处或者合作中建立的。好多人只重视搜集,不注重维护或深入,再多的联系人也没有多少用处。
所以我联想到,这是一个碎片时代,大多的人只能选择碎片似的交往。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中频频举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PAYTY中互赠名片,我们不断地升级QQ以扩大好友上限,我们在微博上发表我们碎片般的感想或情绪,我们在节日前按下群发按键安慰我们自己的心灵。可能一切只是需要,而这一切又无法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所以才有了这条微博冷笑话:在这个寂寞的世界,除了10086会主动给我短信,除了10086会马上接我电话,除了10086会在乎我还有多少话费,除了10086会每个季节送来祝福,除了10086会二十四小时为我开机,一个人的世界,除了10086,谁还会想起我,谁还会在乎我?这不仅仅是一条冷笑话,事实上,在人潮拥挤的都市,在无所不及的网络,有多少寂寞的灵魂在用虚拟的网名袒露自己的寂寞和孤独?
常常回忆过去的岁月。我们秉烛夜游,达旦读春秋。我们和朋友插土焚香,义结金兰。我们在漫漫长夜里点上油灯或者蜡烛写长长的信,说不定还有意在信笺上弄出一点斑驳的痕迹。我们天天装作无意路过或替人取报纸经过收发室。我们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奔波到另一个地方只是因为他信里流露出的情绪不好。我们写日记,一本一本地保存收藏,似乎它真能记录自己的一生并流传后世。我们海枯石烂信誓旦旦地恋爱,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简直就是有了你就没有了我。我们经年保持一种爱好热爱三两个兄弟。我们在果园里谈心,在田野上恋爱。女孩子为男朋友织毛衣,刺绣鞋垫;男孩子到准老丈人家里割麦打场做苦力。我们在春节期间一家一家地给老辈磕头,提着食盒走村穿乡看望老亲戚,在他们的热坑头上吃肥肉喝老酒。我们给孩子记日记,珍藏他的第一份手工作品第一张作业第一个学籍卡,用相机记录他学步学话的过程,在门板上画下他一点一点长高的印记……
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样的日子让我们感到我们有无限的时光可以去等待,可以渡河一般地去穿越,可以心意满满地去憧憬。那样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觉再也没有了。我们被这个碎片似的时代绑架了,忙碌、紧张、超负荷、亚健康。一方面执着地追求,一方面随时准备转身。在昨夜里抛洒泪水,在今天就又可以容光焕发。在网络上围观、激愤,在现实中冷漠、麻木。上一个马桶的时间,就可以摆脱一次失恋的打击。一个暧昧的短信,就可以抹杀自以为无比坚定的信任。我们对亲戚杀熟,跟朋友谈利益。再多的礼品,也换不来由衷的感恩。深情款款哪里去了?两肋插刀哪里去了?天长地久哪里去了?细水长流哪里去了?都被这个商业时代切成了碎得不能再碎的碎片,消失在波光闪闪的炫目之中。
也许,这个时代并不需要我们思考,网络上和手机上每天都有无以计数的碎片思想随时供我们复制和黏贴,我们只要会转发可转播就可以了。但是,我还是会不时地想想,碎片似的时代里,如何保存我们心灵的健康和灵魂的完整?如何创造我们理想的生活守护我们信仰一般的爱情?也许,想想只能是想想,但总比不想要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