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在反特的电影中知道密码这个词的。而我根本不知道,个人也是需要密码的。学生时代我似乎没有自己的东西。衣服是姐姐们穿小了剩下的,没有零花钱、玩具,课外书也没有。小学到初中的日记本,都是要交给老师批阅的。后来上了师范,开始用很隐秘的词语写日记,但那时候似乎还没有带锁子的日记本——即便有我也买不起。有一天我压在枕头下的日记本从床逢中掉到下铺,少女的心事得以曝光,我被宿舍里的姐妹们嘲笑了好几天。那时候有一个学兄常常从北京写信寄给我,那些我要筛糠一般颤抖着读完的信件,也会被大家在暗中传阅。那个年代,似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快三十岁时开始使用电脑,于是我知道开机可以设置密码,邮箱需要设置密码,一些不想让别人看的文档也可以设置密码。再后来,我知道了存折要设置密码,信用卡要设置密码,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要设置密码。再后来,我知道网上用户要设置密码,支付宝要设置密码,财付通要设置密码。再后来,我知道了QQ要设置密码,博客要设置密码,微博要设置密码。再后来,我知道,一个人没有密码就没有办法办一切事情,就没有办法生存。
人们告诉我,不能用自己的生日设置密码,不能用手机后六位设置密码,不能用家里的电话设置密码。开始我总是用孩子的生日设置密码,后来这个密码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因为我常常把密码告诉他们。于是我开始变换密码,用自己最在乎的那个人的手机号、生日来设置。这一方面我好像还很偏执。有时候用了好长时间,觉得不那么保险了,就开始加各种各样的前缀或者后缀。生活总是要发生变化的,世事难料。在某一个时候,你突然发现,你最在乎的人,不一定在乎你。一个人最在乎的,其实应该是自己。这一发现已经足以让你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执着。更具有杯具意味的是,有一天你发现,曾经烂熟于心的那一组号码,突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而你又不能去问他。这一时刻,你不知道自己是彻底堕落了,还是有幸得到了救赎。
也许我天生不适合做一个有秘密的人。要我举例的话,那就是我常常忘记我的密码。曾经有一次,在上海浦东机场,我怎么都想不起行李箱的密码。口袋里的钱不够支付打车费了,司机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摆弄我的箱子,一言不发。幸好我口袋里还有一张信用卡,我把箱子押给司机,飞也似找到自动柜员机取现金给他。接下来,我去托运行李,安检的人又要我打开行李箱。我觉得败兴得很,撒谎说这是帮朋友带的行李,我不知道密码。安检的人越发警惕,要我给那个“朋友”打电话,一时间我尴尬得无地自容。后来可能他们看我实在不像恐怖分子,让我到一个房子里把行李箱又扫描了一遍,这才放行。我下了飞机就开始试密码,打算从999试到000,结果不到半个小时,箱子就打开了。原来,密码就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东西,像锁子一样,充其量只会带来安全感而不会带来安全。
还有一次,我知道我出差期间要办理一个转账汇款,就在出差前办理了手机银行,因为这样手续费会低好多。结果不到两天,我就把我设的密码忘得一干二净。我到银行里去排队汇款,排了近乎一天的时间,才办完这个业务。更让我恐怖的事情是,我的博客我几乎天天登录,写了有几百篇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突然想不起密码了,所有用过的密码都试了一遍,都不对。而我去讨要密码,竟然又让我回答密保问题。天哪,这是几年前设置的密保,我如何想得起来?我接近崩溃,愤愤地想,明明是我的博客怎么我就登录不上去了呢?这难道不是最凶恶的绑票或抢劫吗?还好,后来费了好大劲,才可以重置密码。
密码让我常常心有余悸,而不曾有一次让真的我崩溃。其实我想,密码好像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的某一个隐秘的角落,你不得不保护它,而你又无法完全保护它。有了它你觉得安全了,而其实你并不安全。你觉得丢了它会天崩地裂,其实耗费一番心思和时间,创伤完全可以修复如初。密码带给你的,并不是方便不方便的纠结,而是,生活需要如此,你无法逃避,只能迎面而上。
加载中,请稍候......